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听选监生何渊继张璁上言,力请追考兴献王且加帝号。

输入历史事件:

听选监生何渊继张璁上言,力请追考兴献王且加帝号。

公元1522年 九月
听选监生何渊继张璁上言,力请追考兴献王且加帝号。

横恣求荣,时人恶之。万历野获编卷二《世室》:“世宗登极后,张、桂议更兴献王尊号,是时附和者尚少,且兴献王亦既安祀于观德殿矣。嘉靖元年九月,听选监生何渊继璁上言,力请追考兴献王且加帝号,立世室于京师,不宜远在安陆。上是其言,命会议,无一人应者。时廷臣憎之,选陕西平凉县主簿以去。屡为上官笞挞,自诉乞改京职,乃拜光禄珍羞署丞。时嘉靖四年之春,则献皇帝称考久矣。渊至京又上疏,请立世室祀献考于太庙。下礼部议。时席书为尚书,正大礼贵人也,力言其不可。上不允,令会多官详议以闻。时张、桂并为学士,各抗章力阻,乞罢会议,亦不见从。至礼部再议,廷臣俱有异词。上又命复议,张、桂等又争之,疏仅报闻。命席书又会文武大臣科道议,无一人以为可者。上命内臣传示,必欲袱庙而后已。席书上密疏劝止。乃令止议世室。于是何渊复上祢庙正议,上亦下之礼部。礼臣乃会议立庙京师,别为祭享,亦无不可,且引汉宋故事为证。上亲定其名为世庙。命于太庙左右,择日兴工。时礼臣疏中有云:待献王服尽之日与孝宗一同袱庙。上乃又遣内臣谕旨更议,部复以为此宜俟百年,圣君贤相自定之。上又不悦,令别议,部乃议请于世庙另建一室为祧庙。上不从,云既别立庙,则与太庙不同,以后子孙世世奉祀不迁。事遂定。而议礼诸臣,如黄宗明、黄绾,皆疏乞速正何渊谬议之罪。止报闻而已。比庙工兴,何渊又疏以新庙神路迂远,宜别开路与太庙同门。于是群议谓改别路当坏垣伐木,震惊宗庙。上大怒责对状,于是张、桂等又疏诤之,亦如初议。上乃命拆神宫监对房通路。盖渊之横恣求荣如此,张、桂等亦厌恨之矣。渊以《大礼集议》书成,升上林右监臣。其年十二月,渊又上疏,奏以席书格其世室诸疏,请将以前后疏,增入重修续编。上又下之礼部。时席书目疾不能出,乃上疏乞召王守臣及议礼臣方献夫等增修,其何渊章奏,纰缪不可采。上又谕席书,将续修事理,直对以闻。书不得已,奏请将世庙事编次为上下二卷。上允之,命张、桂诸人为纂修官。六年渊又进《大礼续奏》一部,并疏己倡议立庙之功数千万言。上命付史官。既而《明伦大典》成,渊已升太仆寺丞,又上疏谓大典中,寿安太后今进为太皇太后矣,请改在昔之误称,庶为全礼全书。上以已经进呈不许,且云毋得再扰。上亦厌恶之矣。渊犹不悟。十八年二月,上言璁等没其太庙世室之说,私汇其书为五卷进之,且讦璁引汉哀别庙之谬。上怒甚,谪为湖广永州卫经历。盖哓哓狂渎者凡八年而始逐。天下快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大礼之议》:“孝宗崩,子武宗立。武宗崩,无子,而孝宗弟兴献王有子,伦序当立,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立之,是为世宗世宗即位,诏议追崇所生。廷和检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授尚书毛澄曰:‘是可为据。’澄大会文武百官议,请帝称孝宗曰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自称侄皇帝。议三上三却。进士张璁独疏谓,宜别立圣考庙于京师,圣母则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帝大喜,于是连驳礼官议。廷臣不得已,请尊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本生皇考兴献帝,兴国太妃为本生皇太后。已而桂萼疏上,谓宜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别立庙大内,正兴国太后之礼,定称圣母。张璁又疏继之,并谓宜去本生之称。帝是之,而廷臣伏阙哭争。帝大怒,杖谪者数十人。于是席书等议,孝宗皇伯也,宜称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伯母也,宜称皇伯母。兴献帝父也,宜称皇考。章圣皇太后母也,宜称圣母。武宗仍称皇兄,庄肃皇后宜称皇嫂。乃诏告天下,尊称遂定。今案诸臣之疏固各有说,谓宜考孝宗者,杨廷和、毛澄、汪俊及满朝诸臣也。廷和疏曰:‘《礼》谓所后者为父,而以所生者为伯叔父母,此古今不易之典也。’毛澄疏日:‘汉成帝立定陶王为皇太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共王后,共王者皇太子本生父也,师丹以为恩义备至。宋濮安懿王之子入继仁宗,是为英宗,司马谓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称皇伯而不名。乃立濮王国庙,以宗朴为濮国公,奉濮王祀。程颐之言曰,为人后者谓所后为父母,而谓所生为伯叔父母,此人之大伦也。然所生之义至尊,宜别立殊称曰皇伯叔父某国大王,则正统明,而所生亦尊矣。’此考孝宗之说,援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举朝宗之者也。张璁、桂萼等则谓,哀帝、英宗由成帝、仁宗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今武宗无嗣,大臣以陛下伦序当立而迎立之,与预养在宫中者不同。是陛下乃继统,非继嗣也。统与嗣非必父死子继也,汉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何必夺此父子之情,建彼父子之号也。已而璁、萼又疏言,今日之礼不在皇与不皇,惟在考与不考。而方献夫、席书等亦宗其说,疏言:‘为人后者,父尝立之为子,子尝事之为父也。今孝宗本有武宗矣,未尝以陛下为子也。陛下于孝宗,未尝为子也。且武宗君天下十六年,今不忍孝宗之无后,独忍武宗之无后。陛下生于孝宗崩后二年,乃不继武宗之大统,超越十有六年上考孝宗,天伦大义固已乖舛矣。’此考兴献帝之说,璁、萼、献夫、书等之所执也。究而论之,廷和等援引汉哀、宋英二案,固本先儒成说。然世宗之立,与汉哀、宋英二君预立为储君者不同,第以伦序当立,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入继大统。若谓继统必继嗣,则宜称武宗为父矣。以武宗从兄不可称父,遂欲抹煞武宗一代,而使之考未尝为父之孝宗,其理本窒碍而不通。故璁论一出,杨一清即谓此论不可易也。明史于毛澄等列传既详其援引古义之疏,张璁等传又详载其继统非继嗣之疏,使阅者各见其是,自有折衷。而于澄等传赞谓,诸臣徒见先儒成说可据,而忘乎世宗之与汉哀、宋英不同,争之愈力,失之愈深,真属平允至当之论,可为万世法矣。”“进士张璁独疏”,时在正德十六年七月;“方献夫、席书等亦宗其说”,时在嘉靖三年正月。


苏轼渐渐以居惠为乐,新年作诗多篇,抒写其喜欢惠州的心情。
宋出元丰库缗钱四百万,于陕西、河东买粮,以备边储。
二十日为苏辙之生日。
尚书省火灾两次。
剑南东川地震。
苏轼继续作和陶诗。
苏轼妾王氏朝云过生日,苏轼作致语口号。
辽赈济西北边饥。
苏轼食太守东堂将军树荔枝,作诗《食荔枝二首并引》。
苏轼反复迁居。
本月,东新桥、西新桥落成,苏轼作《东新桥》和《西新桥》两诗记之。
以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
宋命依照元丰旧制,职事官以行、守、试三等定禄秩。
令熙河立王韶庙。
贺铸卧病,手校《陶靖节集》,并作《题陶靖节集后》诗。
初五日,苏轼侍妾朝云病卒,苏轼作诗词悼之。
宋复置检法官。
初三日,苏轼葬朝云于栖禅山寺。
贺铸于初九日抵江夏宝泉监官舍.作《题宝泉官舍壁诗序》。
辽徙乌古敌烈部于乌纳水,以扼北边要冲。
苏轼重九作诗。
学校举子之文,其弊自龚原始。
高丽遣使贡于辽。
夏国攻打宋边境。
贺铸作《怀寄周元翁(敦颐)十首》,自述病由。
秦观南迁桂阳,过江夏,贺铸隔江不及见,以诗《寄别秦观少游》寄秦观。
秦观在贬谪郴州途中夜泊湘江,作词《临江仙》。
还有《阮郎归》词:“潇湘门外水平铺。
还有《如梦令》词:“遥夜沉沉如水。
章惇上重修《神宗实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