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邵宝《容春堂集》刊刻。

输入历史事件:

邵宝《容春堂集》刊刻。

公元1518年 春
邵宝《容春堂集》刊刻。

王鏊《容春堂集序》:“或问:公之文,焉所师?曰:予也读之,不能窥其所至,又安能知其所出?然妄意论之,公盖师韩而不暇及乎其他者也。其古歌诗,盖有晋魏之风焉。而有不同者何?师其意不师其词,此固韩公语也。师韩而不必似韩,此善学韩者也。虽然,此特于其外之文耳,抑复有深于是者焉?未敢遽论也。年未及悬车,当朝廷渴贤之日,方将复起,大见于功业,不徒托之文章。而文章之出,将日富而日深,又非予所能涯者。姑题其首以侯,并以复侍御君,以为何如也?正德丁丑岁秋八月望,震泽王鏊撰。”东阳《容春堂集序》:“予于南畿之试,得邵君国贤,意其非场屋士。见所为古文歌诗,爱其峭拔,与之论焉。数年而见之,则加厚矣。爱其简洁,与之论焉。数年而见之,则又加裕矣。比乃见其《容春堂集》,出入经史,搜罗传记,该括情事,摹写景物,以极其所欲言,而无冗字长语、辛苦不怡之色,若欲进于古之人,以几于口无择言,言必有中者。盖国贤信我太过,而其所自信者固存,独非有所合而然哉。……国贤名宝,成化甲辰进士,今为户部侍郎。容春者,其先世所居之堂,国贤所修复者,因以名集。其他集尤多,予独备见其前集云。长沙东阳撰。”林俊《容春堂集序》:“弘治丙辰,始得会吾二泉,追讼相见之晚。既而静思之,百能愧诎,独吾齿长尔。尝见《品士亭记》曰‘其择也如此’,《庙学记》曰‘为夫子作也’,《白鹿》数篇曰‘为朱子作也’。及是《容春堂集》出,得尽观焉,曰:是文也,其是气也,其不离是道也,纡徐容与,和以平乎,庄以洁乎,居而不有,辩博而不肆,黯然其长,油油然其光,将根干宋儒,标枝秦汉,收韩、欧数君子之华实乎?起衰斯文,其先生始乎?先生副上卿,惜士者犹未酬其望,世固有不相易者。正德戊寅春仲,见素子俊书于云庄青野。莆田林俊撰。”


丁丑朔(一日),起复翰林学士杨亿卒,47岁。
著有:《杨亿谈苑》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五》)、《虢略集》七卷(《宋史•艺文志七》)、《蓬山集》五十四卷(《宋史•艺文志七》)、《武夷新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颍阴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刀笔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别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汝阳杂编》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銮坡遗札》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西昆酬唱集》二卷。
丁酉(二十一日),以资政殿大学士、司空王钦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癸丑(七日),赐辅臣《册府元龟》各一部,板本初成也。
癸亥(十七日),知洋州、户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李维表求归阙。
丁卯(二十一日),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为鄜延、邠宁环庆、泾原仪渭、秦州路巡抚使。
(辽圣宗开泰九年)放进士张仲举等四十五人。
姚铉卒,53岁。
著有:《唐文粹》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八》)。
滕元发(1020—1090)生。
张载(1020—1078)生。
苏颂(1020—1101)生。
王陶(1020—1080)生。
石康伯(1020一 ?)生。
孙永(1020—1087)生。
谢景初(1020一1084)生。
李育(1020—1069)生。
李育字仲蒙,吴人,冯当世榜第四人登第,能为诗,性高简,故宫不甚显,亦少知之者。
本年重要作品:。
诗:寇准《途经方城》、寇准《题驿亭》、寇准《经郴州永兴驿》。
乙酉(九日),司封员外郎章得象直史馆,秘书丞程琳直集贤院。
丁酉(二十一日),翰林学士刘筠见上久疾,丁谓浸擅权,叹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表求外任,乃授右谏议大夫、知庐州。
给事中、知河阳孙奭再表求停官养父,上嘉纳之。
壬戌(十七日),以光禄寺丞谢绛为秘阁校理,大理寺丞王质、大理评事石居简、李丕谅、奉礼郎李昭遘并充馆阁校勘。
甲戌(二十九日),即命陈尧咨知秦州。
壬寅(二十七日),辅臣以天章阁成,并进秩。
范仲淹监泰州西溪镇盐仓。
己未(十六日),国子监请以御制《至圣文宣王赞》及近臣所撰《十哲》、《七十二贤赞》镂板,诏可。
癸亥(二十日),诏奖知滑州陈尧佐。
丙戌(十三日),宰相丁谓等上笺注《释教御集》三十卷,诏赐谓及翰林学士晏殊、管勾使臣器币有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