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程敏政卒,年五十六。

输入历史事件:

程敏政卒,年五十六。

公元1499年 六月
程敏政卒,年五十六。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五一“弘治十二年六月壬辰(初四)”:“致仕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程敏政卒。……十二年春,奉命主考会试。言官以任私劾之。逮系数举子,狱久不决。屡上章责躬求退,弗遂。乃自请廷辩执法诸大臣白其事,以闻,诏许致仕。时方盛暑,甫出狱四日,以痈毒不治而卒。赠礼部尚书,赐祭葬如例。”何歆《书篁墩文集后》:“时丘公在馆阁,据礼当见,因请求当时之文人。丘公历数自宋景濂诸公而下至于其同时,又极多推让,而篁墩程先生亦在所爱重焉。且曰:‘篁墩晚年进学,其为文才富气锐,可嘉也。’……窃见其以才驱气,以气驾文,豪放奔逸,俱有余地,匪直如丘公所云富锐而已也。虽于道亦未知其如何,要亦韩、柳、欧、苏之俦,与丘公大学衍义补俱世不可无者也。”弇州续稿卷四七《郑獧庵先生集序》:“徽地险而沃,其人行贾遍天下,以财相倾高。而成弘之际,乃有程克勤先生者出,而以古文辞名世。程先生之于文,宏肆辨博,诗亦埒之。然不肯为精思以求超乎一代之格,当时和之者不知其乡几何,人亦不复有与程先生并称者。”弇州四部稿卷一四八:“程克勤如借面吊丧,缓步严服,动止举举,而乏至情。”《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程侍郎敏政》:“篁墩文集九十余卷,李长沙为序。他所撰辑《宋纪受终考》《遗民录》新安文献志,皆可观。惟著《苏氏梼杌》,力诋眉山,以报蜀九世之仇,则腐而近愚,且比于妄矣。为贤者讳,君子略之可也。”《静志居诗话》卷八《程敏政》:“篁墩数与西涯酬和,集中存诗数千,究乏警策。至其辑录诸书,若明文衡新安文献志,甄综有法。余如《宋纪受终考》《宋遗民录》,皆有功史学。独是议孔庙祀典,而屏郑康成不与,未免过于刻薄。若夫《苏氏梼杌》一编,谓眉山父子罪浮于王安石,盖借文公杂学辨而周内之,其意第欲为伊川复仇,不知徒贻有识者笑也。”篁墩文集卷首提要:“篁墩文集九十三卷,明程敏政撰。……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可比。特其才高负气,俯视一切,故议论或不免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祀于其乡,论五行欲以灶易行之类,于义皆为未允。又新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复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亦蹈大言欺世之习。其他征引故事,往往恃其赅贯,不加详核,因而舛误者尚多。集中诗至数千篇,亦率易居多,颇乏警策。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博学雄才,高视阔步,其考证精当者亦多有可取,要为一时之冠冕,未可尽以繁芜废也。敏政别有《篁墩文粹》二十五卷,为其族子曾所编类,已多所删削,此则其自订之全集云。”《明诗纪事》丙签卷五《程敏政》:“弱冠成进士,学问该博,为一时冠。数遭齮龁,未竟其用。《篁墩集》存诗甚夥,撷其精华,不愧一时作者。特以芜蔓不剪,为世訾议,亦可为存诗太多之诫云。”


光武帝读图谶而染疾。
刘辅从光武帝南巡狩,徙封中山王。
刘苍从光武帝南巡狩,进爵为王。
光武帝置酒作乐,与人款曲。
光武帝复特征严光,不就。
洼丹卒,年七十(前29—41)。
班彪三十九岁,或于此年以病免徐令,赴京师,始撰《史记后传》。
杨终约十三岁,为郡小吏,诣京师,学《春秋》。
冯衍约于是年生子(冯豹)。
班彪四十岁,当在京师太学讲学;作《奏事》;同时撰述《史记后传》。
包咸入授皇太子刘庄《论语》,撰《论语章句》。
杜林为东海王刘彊傅。
杜林从光武帝南巡狩。
周防为郡小吏;拜守丞,以未冠,请去。
冯衍约五十八岁,约于此年交结外戚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作《与阴就书》,乞代为说项,寻为司隶从事。
班彪四十一岁,上疏言东宫、诸王官署事。
太仆朱浮约四十岁,与五官中郎将张纯奏议,宜除今亲庙。
刘辅徙封沛王,因刘鲤事系狱,三日得出。
朱浮免太仆,为大司空。
杜林代丁恭为少府。
杜笃以忤美阳令,下京师狱,因所作《吴汉诔》而免刑受帛;又上《论都赋》,述“客以利器不可久虚,而国家亦不忘乎西都”之意。
王充十八岁,在京师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班固十三岁,王充见而拊其背,谓班彪曰:“此儿必记汉事!”(《后汉书•班彪列传》卷四十上李贤注引《谢承书》)按,或谓王充年十八,不得于长辈前称班固为“儿”,殊不知王充行文出言常“贵是”、“尚然”,“违诡于俗”,如其人“乡里称孝”,而于《自纪篇》中历低其祖父之恶,故不得断之以常理。
李尤生(44—126)。
周防十八岁,师事盖豫,受《古文尚书》。
杜笃此年前后为郡文学掾,常叹杜氏至己而衰。
杜林复为光禄勋。
朱浮坐卖弄国恩,免大司空。
杜林代朱浮为大司空。
郭宪约于此年卒,年约七十(前24?—46?)。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