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输入历史事件: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公元1492年 本年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明文衡序》:“文之来尚矣!而后世词华之习蠹之,故近有为道学之谈者曰:‘必去而文,然后可以入道。’夫文载道之器也,惟作者有精粗,故论道有纯驳,使于其精纯者取之,粗驳者去之,则文固不害于道矣。而必以焚楮绝笔为道,岂非恶稗而并剪其禾,恶莠而并掩其苗者哉?汉唐宋之文,皆有编纂,精粗相杂。我朝泛扫积弊,文轨大同,作者继继有人,而散出不纪,无以成一代之言。走因取诸大家之梓行者,仍加博采,得若干卷。其间妄有所择,悉以前说为准,以类相次,郁乎粲然。可以备史氏之收录,清庙之咏歌,著述者之考证。缮写成帙,以俟后人。或曰:‘朱子尝讥文自文而道自道者,其语甚力。然则近世道学之谈,未易非也。子之是举,无乃劳乎?’走曰:‘不然。考朱子之云,盖为苏氏之文驳故耳。至于楚词、韩文,注释校订不遗余力,则我先正固尝以文为意矣。必如子说,则是释家不立文字之教,走岂敢以为是乎?’赐进士及第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玉牒、经筵官新安程敏政序。”明文衡卷首提要:“明文衡九十八卷,明程敏政编。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是编首代言,为词臣奉敕撰拟之文,次赋,次骚,次乐府,次琴操,次表笺,次奏议,次论,次说,次解,次辨,次原,次箴,次铭,次颂,次赞,次七,次策问,次问对,次书,次记,次序,次题跋,次杂著,次传,次行状,次碑,次神道碑,次墓碣,次墓志,次墓表,次哀诔,次祭文,次字说,为类凡三十有八,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惟方孝孺则书字,盖是时靖难文禁稍弛,而尚未全解,故存其文而隐其名也。所录如吴讷《文章辨体序题》、刘定之《杂志》之类,皆非文体。而袁忠彻《瀛国公事实》之类,事既诬妄,文尤鄙俚,皆不免芜杂之讥。朱右《撄宁生传》,杂述医案,至以一篇占一卷,亦乖体例。然敏政本淹通赅博,以文章名一时,故鉴别持择,较明代他家选本,终为有法。又其时在北地、信阳之前,文格未变,虽尚沿平衍之风,而无七子末流摹拟诘屈之伪体。稽明初之文者,固终以是编为渊海矣。”


王令(1032—1059)生。
释了元(1032—1098)生。
吕惠卿(1032一1111)生。
李清臣(1032—1102)生。
程颢(1032一l085)生。
沈辽(1032一1085)生。
杜纯(1032—1095)生。
葛书思(1032—1104)生。
释净端(1032—1103)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丛翠亭记》、欧阳修《非非堂记》、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欧阳修《送梅圣俞归河阳序》、欧阳修《红鹦鹉赋》、梅尧臣《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诗序》、梅尧臣《红鹦鹉赋》。
诗:欧阳修《游龙门分题十五首》、欧阳修《嵩山十二首》、欧阳修《伊川独游》、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欧阳修《缑氏县作》、欧阳修《吊黄学士三首》、欧阳修《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欧阳修《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欧阳修《双桂楼》、欧阳修《河南王尉西斋》、欧阳修《张主簿东斋》、欧阳修《留守相公祷雨九龙祠应时获澍呈府中同僚》、欧阳修《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欧阳修《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僚友》、欧阳修《又行次作》、欧阳修《拟玉台体七首》、欧阳修《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梅尧臣《得高树早凉归》、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梅尧臣《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梅尧臣《希深惠书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梅尧臣《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梅尧臣《拟玉台体七首》。
戊寅(十一日),直集贤院李淑上《耕籍类事》五卷、《王后仪范》三卷。
己丑(二十二日),宰臣吕夷简、枢密副使夏竦上所注御制《三宝赞》、皇太后发愿文。
初耕籍田,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钱惟演求侍祠,许之。
甲午(二十九日),皇太后崩。
十日,杨大雅卒,69岁。
著有:《大隐集》三十卷(《宋史》本传)、《西垣集》五卷(《宋史》本传)、《职林》二十卷(《宋史》本传)、《两汉博闻》十二卷(《宋史》本传)。
癸丑(十八日),以景灵宫使、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钱惟演判河南府。
己未(二十四日),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枢密副使、尚书左丞夏竦罢为礼部尚书,知襄州,寻改颍州;礼部侍郎、参知政事陈尧佐罢为户部侍郎、知永兴军;枢密副使、礼部侍郎范雍罢为户部侍郎、知荆南府,寻改扬州,又改陕州;尚书右丞、参知政事晏殊罢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寻改亳州。
章懿之崩,李淑护葬,晏殊撰志文,只言生女一人早卒,无子,仁宗憾之。
庚申(二十五日),太常博士、秘阁校理范仲淹为右司谏。
辛未(七日),屯田员外郎庞籍为殿中侍御史。
帝始召宋绶,将大用之,为张士逊所沮。
癸卯(十日),诏御史中丞范讽、天章阁待制王鬷、右司谏范仲淹同审刑院大理寺,详定天下当配隶罪人刑名。
辛亥(十八日),太子少傅致仕孙奭卒,72岁。
著有:《大宋崇祀录》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三》)、《律音义》一卷(《宋史•艺文志三》)、《律令释文》一卷(《宋史•艺文志三》)、《孟子音义》二卷(《宋史•艺文志四》)、《孟子正义》十四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语孟类》)。
甲戌(五日),以户部副使、刑部员外郎陈执中为天章阁待制、京东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用范讽之言也。
乙亥(六日)。
癸未(十四日),降知永兴军陈尧佐知庐州,为狂人王文吉所诬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