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薛瑄卒,年七十六。

输入历史事件:

薛瑄卒,年七十六。

公元1464年 六月
薛瑄卒,年七十六。

杨鹤《薛文清公年谱》:“八年甲申,先生七十六岁,在里。夏六月十五日,先生卒。先生平日削所奏疏,稿皆不存。是日,忽检旧书及《读书二录》,诗文诸集束置案上。为诗日:‘土炕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写毕,粘壁间,忽遘疾。弥留,衣冠危坐于正寝,精神不乱,悠然而逝。适暴雷震屋,白气上升薄天。”《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十“天顺八年冬十月甲申(初四)":“致仕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薛瑄卒。……家居八年,至是卒,年七十三。讣闻,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事,赐谥文清。所著有读书录《河汾集》行于世。瑄志学甚笃,趋向甚正,践履平实,不为伪言华貌,其事亲孝,其教人词气恳款,终日无惰容。出其门者颇众。其居官持法不挠。事有便于民,不顾利害为之。卒后,往往有建请从祀者,下翰林议。学士刘定之议谓:‘瑄直躬慕古,谈道淑徒。进不附丽,退不慕恋,允为一代名臣。然论其于朱熹之道,所得尚未若黄斡、辅广之亲承微言,金履祥许谦之推衍绪论,而遽言从祀,恐建言者非愚则谀。’一时公论,谓所议允当云。”〔按,瑄致仕时,年已六十九,家居八年卒,当为七十六。卒日当以《年谱》为准]张鼎《敬轩文集序》:“布帛之文,菽粟之味,朱子尝以是而赞程子矣。布帛可以常衣,菽粟可以常食,圣贤著述立言,亦犹是也。舍此则奇怪隐僻,不经于世,若左氏浮夸,庄周荒唐,是已君子所不与焉。先师敬轩薛先生,有见于此,故其著述立言,浅近平易,使人易知,岂奇怪隐僻、不经于世者所可拟哉?……其诗文平易,冲澹浑成,不假雕刻,诚所谓布帛菽粟,切于民生日用而不可缺者也。”《明诗综》卷二一《薛瑄》:“蒋仲舒云,文清以理学名,其诗则非宋调。”《静志居诗话》卷六《薛瑄》:“文清读书录专以宋儒为师,其诗有云:‘吾意六籍外,尚多古人书。一朝秦焰烈,焚荡无遗余。掇拾煨烬者,补缀诚区区。讹阙固已多,尽信宁非愚?独有群圣心,昭哉难翳如。多谢宋诸老,万世开迷涂。’宜于诗亦宗《击壤》矣。而集中五言醇雅,有陶、孟、韦、柳之风。予尝谓:宋之晦庵,明之敬轩,其诗皆不堕宋人理趣,未见有碍于讲学,又何苦而必师《击壤》派也。”四库提要卷一七O:“考自北宋以来,儒者率不留意于文章。如邵子《击壤集》之类,道学家谓之正宗,诗家究谓之别派。相沿至庄昶之流,遂以‘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送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匹好南京’等句,命为风雅嫡脉,虽高自位置,递相提唱,究不足以厌服人心。刘克庄集有《吴恕斋文集序》,日:‘近世贵理学而贱诗赋,间有篇咏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耳。’则宋人已自厌之矣。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路,而大致冲澹高秀,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然后知徒以明理载道为词,常谈鄙语无不可以入文者,究为以大言文固陋,非笃论也。”《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二《薛瑄》陈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


秋九月初十日,赵明诚编《金石录》始成,刘跂为之序。
是秋,陈与义作《书怀示友十首》,谓陈国佐及张元方兄弟也。
其二:“张子霜后鹰,眉骨非凡曹。
其三:“平生诗作祟,肠肚困藿食。
其四:“我梦钟鼎食,或作山林游。
其五:“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
其六:“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其七:“仲舒老一经,策世非索偿。
其八:“扬雄平生学,肝肾困雕镌。
其九:“萧萧十月菊,耿耿照百草。
其十:“青青堂西竹,岁寒不缁磷。
又有诗,同卷,《风雨》:“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于阗贡大玉,号曰受命宝。
徽宗皇帝言天神下降。
宋朝廷修筑万岁山。
辽金之间发生蒺藜山之战。
徽宗御笔将《道德经》改名。
陈与义有诗。
宋遭遇大旱灾害。
道士王仔昔下狱死。
左纬政和年间在世。
李清照本年三十四岁。
周邦彦有词。
洪适(1117—1184)生。
定命宝。
辽金暂时议和。
王黼为尚书左丞。
辽东路盗贼已蜂起,至掠民自随以充食。
宋朝约金攻辽。
王昂等七百八十三人中进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