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黄淮《介庵集》初成。

输入历史事件:

黄淮《介庵集》初成。

公元1436年 本年
黄淮《介庵集》初成。

明文衡陈敬宗《明故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黄公墓志铭》:“所著文有《介庵集》归田稿,藏于家。”四库提要卷一七五:“《黄介庵集》十一卷,明黄淮撰。淮有省愆集,已著录。案千顷堂书目载,淮所着有《介庵集》归田稿,均不著卷数。此本总名《介庵集》,而分《退直》《入觐》《归田》三稿。疑黄虞稷未见此本,但据传闻载入也。据目录本十二卷,今第七卷已佚,故以十一卷著录焉。”黄群《介庵集跋》:“《温州经籍志》卷二十五,案黄文简《介庵集》,世间流传绝少。焦氏《国史经籍志五》《明史。艺文志四》所著录者,并止《省愆》一集。朱锡鬯、黄俞邰广搜明代别集,而《明诗综》十七及千顷堂书目十八所纪文简集,并以《介庵集》归田稿并列,知亦未见其书。同治辛未,余以应试入都,假得翰林院所储明刻小字本,验其册面印记,即干隆三十八年浙江巡抚三宝所进汪启淑家藏本也。既移录其副,复精勘一过。乃知明刻本十五卷缺第四至七四卷。进本经书贾移易窜改,以十四卷为第四卷,十五卷为第五卷,十三卷为第六卷。又撤去前后叙跋及所缺四卷之目,以泯其迹。故《四库提要》遂以十一卷著录,而以为仅缺第七一卷。幸其每卷鱼尾下所记卷第及目录叶数未尽改,重为排比,尚可见明椠本旧式也。印本每卷首行题‘黄文简公介庵集’,其刊刻当在文简卒后。叙跋既亡,今亦无从考核。卷一至卷三为《退直稿》,皆永乐间在都所作;卷八至十三为归田稿,皆宣德二年以疾乞休以后所作;卷十四至十五为《入觐稿》,则宣德壬子文简父性卒,赐葬,诣阙谢时所作。明史本传载:值灯时,赐游西苑,诏乘肩舆登万岁山。比辞归,饯之太液池。此集卷十四有《赐游西苑诗序》,记其事甚详。又有《赐游太液池》《观荷诗》二首,即辞归赐饯时所作,足与本传互证。至永乐十二年,文简以汉王高煦谮,系狱十年。其间所作诗词,则别为省愆集,故不入。此三稿,其所缺四卷目录亡失,其仍为《退直稿》,抑已为归田稿,未能臆定也。文简诗文,和平雅正,不愧王元美所谓‘台阁体’者,惟取材稍隘,故其文数首以后,词旨每多重复。较之东里诸集,盖稍亚焉。余少即闻远祖文简公着有《介庵》《省愆》诸集及《自省录》诸书,博访久之,而未有得。盖文简始居永嘉之黄府巷,子孙迁徙不一其处,其在平阳郑楼者,谱谓文简次子中书公采之后,至今十数传矣。时易境迁,先世遗着,至不能保守。询之移徙他处者,则亦皆然。然网罗散佚,岂非后人责乎?前闻瑞安玉海楼有影钞《介庵集》,清翰林院本。又有省愆集,明椠本。因假钞得之。而《自省录》仍付阙如。《介庵集》分十五卷,内缺四卷,与《四库存目》卷数不符。《温州经籍志》既已辨之。窃意《介庵》初刊,不并归田稿在内。陈敬宗文简墓志《介庵集》归田稿并举,是其切证。然自永乐甲辰八月复官以后,宣德丁未八月致仕以前,所着之稿,固应统在《介庵集》中,迨后人并入《归田》《入觐》两稿,而佚其中四卷。未审此四卷中,皆系甲辰、丁未间诸作,抑或并《省愆》《自省》诸著在内,均无可考。今《省愆》仍别为集。而集中所缺卷数如仍照原编,卷三以后径接卷八,骤阅者不无骇然。故今改编卷八为卷四,其卷九至十五以次改作卷五至十一,而附注其原卷数于每卷之下,以存其旧,亦两得也。是书孙仲容先生已精勘一过。展转传钞,鲁鱼亥豕仍复不少。群托先生从孙演万取原影本重校之,群复自加审正,并于文简同时乡人及朝列往来名字、爵里有可考者,略加注记,以资审览。今编三辑,遂付印行。所有注记,亦附不删。以虽多挂漏,而尚足供参考也。《提要》谓:‘文简文章雍容典雅,体格与三杨略同。《退直》《归田》《入觐》三稿,门径与三杨不异,东里诸集既已著录,是可姑置。特存《省愆》一集,以见梗概。’此自为四库著录言之。若裒集乡哲遗著,则非尽刻其书无以考一生之事迹也。文简学出于黄岩徐静斋氏,宋元学案系之木钟。卷末所着《自省录》一卷,动心忍性,谅多精到之语。其缺佚不无足惜云。民国二十年六月黄群记。”


上以龙图阁及后苑所藏书籍尚多舛误,欲重加雠对,甲申(二十三日),诏流内铨于常选人内择历任无过、知书者十五人以闻,命吏部侍郎陈恕、知制诰杨亿试之。
(辽圣宗统和二十年)是岁,放进士邢祥等六人及第。
吴淑卒,56岁。
著有:《异僧记》一卷(《宋史•艺文志五》)、《江淮异人录》三卷(《宋史•艺文志五》)、《秘阁闲谈》五卷(《宋史•艺文志五》)、《事类赋》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六》)、《说文五义》三卷(《宋史》本传)、《吴淑集》十卷(《宋史》本传)。
安德裕卒,63岁。
著有:《滕王广传》一卷(《宋史•艺文志二》)、《安德裕集》四十卷(《宋史》本传)。
师颃卒,67岁。
著有:《师颃集》十卷(《宋史》本传)。
梅尧臣(1002—1060)生。
陈希亮(1002—1065)生。
本年重要作品:。
诗:杨亿《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杨亿《闻李四光丞频游北园因有怀寄》、杨亿《妹婿黄补下第归乡》、杨亿《黄觉东游》、杨亿《叶生归缙云》、杨亿《元宗道下第东游》、杨亿《钱大夫赴并州》、杨亿《初秋夜坐》、杨亿《秋日有怀乡国》、杨亿《次韵和章频下第书怀之什可久道人之歙州兼简知州李学士》、杨亿《宣召赴龙图阁观太宗御书应制》、杨亿《盛京宰单州武城县》、杨亿《次韵和并州钱大夫夕次丰州道中见寄》、杨亿《史馆凌策方知广州》、杨亿《董温其赴淮南幕》。
成都阙守,朝议难其人,上以工部侍郎、知永兴军府张咏前在蜀为政明肃,勤于安集,远民便之。
庚寅朔(一日),召钱若水归京师,命兵马钤辖李允正权知州事。
乙未(六日),以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田锡为左谏议大夫,太常博士刘综为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甲寅(二十五日),吕蒙正再表求罢,诏不允,命李沆谕旨。
丁卯(九日),以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综为起居舍人、河北转运使。
丁亥(二十九日),始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命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寇准为兵部侍郎,充三司使。
甲辰(十六日),复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勾院为一,命著作郎、直史馆陈尧咨兼判之。
司空、平章事吕蒙正七上表求退,甲辰(十七日),罢为太子太师,封莱国公。
己卯(二十三日),邓州观察使钱若水卒,44岁。
著有:《太宗实录》八十卷(《宋史•艺文志二》)。
辛未(十六日),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田锡卒,64岁。
著有:《三朝奏议》五卷(《宋史•艺文志二》)、《田锡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别集》三卷(《宋史•艺文志七》)、《奏议》二卷(《宋史•艺文志七》)、《唐明皇制诰后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八》)。
著录:范仲淹《田司徒墓志铭》、曾巩《隆平集•田锡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王偁《东都事略•田锡传》、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宋史•艺文志七》、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四库提要》卷六五、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二、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〇、缪荃孙《艺风藏书记》卷六、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田锡表圣,太宗朝为翰苑,有《咸平集》,中多佳语。
宋人律赋,大率以清便为宗,流丽有余,而琢练不足。
《咸平集》三十卷,宋田锡撰。
洪湛卒,41岁。
著有:《龆年集》十卷(《宋史》本传)、《洪湛集》十五卷(王珪《洪比部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