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溥卒,年六十四。

输入历史事件:

吴溥卒,年六十四。

公元1426年 九月
吴溥卒,年六十四。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二一“宣德元年九月甲午(初四)”:“国子监司业吴溥卒。……为人清慎严重,造次必以礼。其教学者,必致力本源,曰:‘若事口耳之学以取近利,非士也。’每旦坐堂上,视诸生所习,为之讲说,恳恳不倦,而革其涉猎蹈袭之弊。学者皆心服之。前后监学之师,以实心古道为教如溥者少矣。在翰林及国学二十余年,操守如一日,未尝一涉足权贵人之门,权贵人亦莫或知溥。或念溥久次不升,劝其少贬以徇俗者,答日:‘遇不遇命也。吾知安命而已,安能枉己哉。’自号古崖,天下之为士者皆高之。家素贫,然笃于义,故人有遗寡孤贫无依者,溥每分俸给之。及卒,无以为殓云。”《文敏集》卷二O《故国子司业吴君墓表》:“君生元至正癸卯四月四日。少游于乡先生前渭南令邓伯恭门。……宣德丙午,通政使陈琏奉命掌国子监事,九月三日设宴公堂,君从容言笑如平时。酒阑,忽得风疾,舁归私第,以是夕卒,享年六十有四。临终无一语及身后事,但属治丧不用浮屠。所著述有《古崖稿》若干卷。……呜呼!君之孝友笃行,出自天性。清修苦节,至老弗替。其为诗文,词畅理明,足追古作者。第以不媚当道,官太学几二十年而不获叙迁。卒之日,身无以为殓,家无以为丧,子孙无以为衣食资,而缙绅之流持乎公论者,莫不为之悼叹也。”《东里续集》卷三四《国子司业吴先生墓志铭》:“一日,会宴太学,得风疾,遽革舁归。顾其子曰:‘吾死,勿用浮屠老子法治丧。’无一语及他事而卒。卒之日,家无一缗之储。”《静志居诗话》卷六《吴溥》:“博士,聘君尊人,诗格楚楚,不若聘君之尘腐满楮也。”《明诗综》卷一九《吴溥》:“胡若思云,先生志不事浮藻,故其诗质实不浮,殆所谓布帛菽粟,而温厚和平之意,蔼然见于辞气之表。其视世之纤媚工巧者,不侔矣。”存诗三首:《寄宋子环》《自叹》《悼外侄戴积善》


夏人陷抚宁(今陕西米脂西)诸城。
王安石作《上巳闻苑中乐声》诗。
曾巩作《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进奉熙宁四年明堂绢状》。
苏轼反对新法被贬。
王安石奉命提举编修敕。
司马光权判西京留守御史台,卜居洛阳。
苏轼出直史馆,通判杭州。
诏许富弼养疾西京。
高丽恢复对宋的朝贡。
宋在全国全面推行免役法。
因青苗法之故,贬逐反对新法者多人。
在千夫所指的压力之下,王安石求去,神宗皇帝固留之。
王安石为明堂大礼使,文彦博为礼仪使,王珪为桥道顿递使。
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致仕归颍,苏辙作《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十三日,曾巩入齐州,十六日到任上,作《齐州谢到任表》。
欧阳修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撰成《六一诗话》,为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开创了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新形式。
土蕃贡于辽。
层檀国(在黑衣大食境内由赛尔柱族所建立之政权,有学者认为层檀即Zangulbar,在今非洲东部。
苏轼出京赴杭州通判任。
欧阳修于是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颍州,苏轼赴杭州通判任,过颍,谒见欧阳修,作《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
刘挚以监察御史里行罢监衡州盐仓。
杨绘以御史中丞贬知郑州。
宋复《春秋三传》明经取士。
置洮河安抚司.使王韶领其事。
苏轼、苏辙与柳瑾交往。
王安石子、前旌德县尉王雱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张方平除南都留台,苏轼、苏辙兄弟作诗《送张公安道赴南都留台》。
曾巩作文《亡侄韶州军事判官墓志铭》、《广禄少卿晁公墓志铭》,并作诗《寄致仕欧阳少师》、《酬王徽之汴中见赠》、《寄郓州邵资政》、《喜雪二首》。
苏轼、苏辙同赴颍州谒欧阳修,并陪欧阳修燕游于颍州西湖。
苏轼与苏辙别于颍州,苏轼作《颍州初别子游》诗,苏辙作《次韵子瞻颍州留别》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