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胡翰卒,年七十五。

输入历史事件:

胡翰卒,年七十五。

公元1381年 正月
胡翰卒,年七十五。

明文衡卷八四《长山先生胡公墓铭》:“先生生元丁未十一月初三日,卒于洪武十四年正月十日,年七十有五。”宋濂《胡仲子集序》:“自其少时,诵数十万言,在诸生中已惊动其乡邦老儒,咸畏而敬之。及其既长而壮,奇迈卓越,务师古人,出言简奥不烦,而动中绳墨,如夏圭商敦,望而知其非今世物也。同郡大儒若吴贞文公立夫先生,尝师事之,吴公亟称其才不置。黄文献公晋卿以文学名天下,见先生辄延致共语,所以期待者甚隆,而先生亦不为之屈也。诸公既亡,先生之学益成,行益修,德愈劭,而文愈雄,大江之南称贤者必曰先生,而先生不自以为至也。”刘刚《胡仲子集后序》:“先生蓄德而着言,本乎六经,参乎史汉以及诸子,訇乎其有声,炳乎其有光。若明堂之朝,严阶陛,盛冠裳,而侯伯华戎之分,截如也;若泰坛之祀,列陶匏,燔牲玉,而龙衮璪冕之容,恪如也。先生恒不以为足,逮老而志不少衰。每片言之出,士林传诵,王公大臣争虚左延誉,以不得见为恨。而天下学士仰之如景星卿云,将谓再起蒲车,置于玉堂之署,黼黻皇猷,弥纶文化,而整饬一代之言。不幸先生以今年春正月九日卒于家,于是慕先生之德,思诵其言有未得者,咸相与欷歔太息。”《明诗评选》卷四《五言古•胡翰》:“国初人不受唐、宋纆棘,独出心手,直承风雅,仲申尤为大宗。吴人朱叔英论仲申,‘五言超然夐迈,虽潜溪亦莫企及’,笃论也。”明史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溪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同郡黄溍柳贯以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尤善。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王袆相上下。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与许元等会食中书省。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响耳。’太祖即罢之。授衢州教授。洪武初,聘修元史,书成,受赉归。爱北山泉石,卜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四库提要卷一六九:“史又称翰少从吴师道吴莱学为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今观其文章,多得二吴遗法,而持论多切世用,与谦之坐谈诚敬小殊。然尝与修《元史•五行志》,序论即其所撰,今见集中。于天人和同之际,剖析颇微,《牺尊辨》《宗法论》诸篇,亦湛深经术,则又未尝不精究儒理也。诗不多作,故卷帙寥寥,而格意特为高秀。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金华承黄文献溍、柳文肃贯、吴贞文莱之后,多以古文词鸣,诗非所好。以诗论,吾必以仲申为巨擘焉。独孤及之论曰:五言之源,生于《国风》,广于离骚,著于苏、李,盛于曹、刘。汉魏作者,质有余而文不足,以今揆昔,则有朱弦疏越、太羹遗味之叹。诵仲申五言,正犹路鼗出于土鼓,篆籀生于鸟迹,庶几哉升堂之彦乎!宜潜溪有学林老虎文渊鲸之目也。’斯言允矣。”


张鹏翀序沈翼机《澹初诗稿》。
庄亨阳赴湖广,以同知题补。
谢道承卒。
蒋士铨始自课《朱子语录》。
姚培谦编定其读经史之文。
谢济世著书案发,乾隆七年一月止。
黄之隽自序《冬录》。
乡试。
全祖望游白下,岁暮而归。
初一日,王懋竑卒,年七十四。
庄亨阳授德安府同知。
马朴臣序李锴《睫巢集》六卷。
邹炳泰(1741—1820)生。
庄亨阳擢知江南徐州府。
史震林自孟河渡江北游,作文记孟河之天荒西院。
黄之隽自序《广吾堂集》五十卷。
曹庭栋去年六月至本月诗为《产鹤亭诗一稿》。
门人丁际隆跋赵执信《因园集》。
朱稻孙序张锡爵《吾友于斋诗钞》。
蔡廷弼(1741—1821后)生。
方苞《周官义疏》成书。
开律吕正义馆。
[按,缪谟(一作缪模)字虞皋,华亭人。
郑王臣拔贡。
韩锡胙由廪生拔贡,时年二十六岁。
王昶应学使试,以第一名入学,时年十八岁。
符曾自江南还朝,补户部陕西司额外主事。
胡天游落解。
严长明为李绂所赏,时年十一岁。
朱筠通五经,始学为文,时年十三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