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九,刘基以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有事于处州。

输入历史事件:

初九,刘基以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有事于处州。

公元1356年 三月
初九,刘基以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有事于处州

上年冬,石抹宜孙以浙东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帅分镇处州刘基处州两年馀,两人往还唱和,所作凡三百馀篇,后集为《少微倡和集》。今存刘基覆瓿集中,尚颇多与石抹宜孙唱和之作。刘基《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舒穆噜公德政碑颂》:“至正十六年季春月九日,予自杭归至处,处父老率其子弟遮道,言分元帅同知副都元帅舒穆噜(石抹)公德政曰:往微公,吾聚已为墟。今微公,吾属已为菹。生我者天,而活我者公,君其知乎?”(覆瓿集卷十)石抹宜孙,字申之,其先契丹人。至正二十年,以兵败战死,谥忠愍。元史卷一八八有传。刘基《唱和集序》:“予至正十六年,以承省檄与元帅石末公谋括寇,因为诗相往来,凡有所感,辄形诸篇。虽不得达诸大廷以讹君子之心,而亦岂敢以疏远自外而忘君臣之情义也哉。昔者屈原去楚,离骚乃作,千载之下,诵其辞而不恻然者,人不知其忠也。览者幸无诮焉。万一得附瞽师之口以感上听,则亦岂为无补哉。”(覆瓿集卷十)王袆《少微倡和集序》:“至正乙未冬,沿海万户柳城石末公,持阃帅之节,来镇是州,亦既除去奸宄而抚其善良,复其疆土而振其弛坏。明年春,江浙提学青田刘公,奉行中书之命,实来相与辑绥之。又明年秋,政通人和,州以无事。先是,诏建枢密行院于江浙行中书,丞相兼领院事。至是,丞相乃承制以石末公为判官,刘公为经历,即是州分院莅治焉。于是石末公以元勋世臣,文武两全,夙负重望,而刘公起家进士,雄文直节,冠冕士林。及诸僚佐宾属,皆鸿生畯夫,极一时之选,东南人物,于斯为盛矣。惟其志同而道合,故其虽当多事之际,发号施令,日不暇给,而揽事触物,辄为诗歌,更唱迭和,殆无虚日。长句短韵,众制并作,蔼乎律吕之相应,粲乎经纬之相比,情之所至,肆笔成章,譬犹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有不可遏者。两年之间,总之凡三百馀篇,名曰《少微倡和集》。诗作于是州,州以星名,故亦因星以名集也。祎(袆)得而读之,窃叹其爱君忧国,伤世闵俗之情,见于言辞者,何其惓惓哉!昔之论者有谓,非能言之为贵,而不能不言之为贵。《少微》诸诗,其不能不言而言之者乎?夫其宏音丽采,荡山川而贲草木。题咏所及,烨有荣耀,诚可谓是州之遭,而百年之盛事,与韩愈氏荆潭之什,曾子固氏齐州之作,后先配美,人之所知也。若其微意奥旨之所存,有以系人心,关政理,明王化,而为世道劝者,忧深思远,有古风人之义,则固非夫人之所知,而君子必能审之矣。序而传之,将不有慨然而兴感者哉!”(《王忠文集》卷七)其时与石抹宜孙唱和者,尚有括苍陈镒等人。今存午溪集《奉和元帅石末公元宵二首》《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奉和元帅石末公春晴谩兴诗韵》(卷七)等诗。


王彪之作《上笺陈雷弱儿事》。
前凉国人咸赋《墙茨》之诗。
前凉宋纤笃学不倦,敦煌太守杨宣为其画像,并作《宋纤画像颂》。
谢尚领豫州刺史。
戴逵徙居剡县,作《放达为非道论》《与所亲书》。
前凉张祚僭帝位。
前凉宋纤至姑臧,为太子友,迁太子太傅,作《上疏辞张祚》。
己丑,桓温作《上疏废殷浩》,帅师伐关中。
江逌免官,除中书郎。
王羲之书《殷废责事帖》《二十三日帖》。
王述为扬州刺史,作《下主簿教》。
慧远与弟慧持就释道安出家。
释道安于太行恒山立寺,宣扬佛法。
谢安与子弟论《毛诗》。
癸卯朔,九日辛亥,王羲之作《为会稽内史称疾去郡于父墓前自誓文》,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道士许迈与王羲之为世外之交,作《遗王羲之书》。
王彪之为尚书右仆射。
谢尚迁尚书仆射、镇西将军,制钟石之乐。
鸠摩罗什还龟兹,后到沙勒国。
范泰生。
孙绰与谢安等泛海戏,作《赠谢安诗》。
桓温为征讨大都督,讨伐姚襄。
王羲之书《二日帖》。
谢尚作《大道曲》。
己亥,桓温击败姚襄,作《平洛表》。
孙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
王羲之书《六日帖》《桓公以至洛帖》和《虞义兴帖》。
王羲之有《远近清和帖》。
庚戌,王彪之上言疾疫之年,朝臣可入宫,作《上言开陵皇太后服》,范汪与之同议。
蔡谟作《谢拜光禄大夫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