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迺贤有京师之游,沿途所经,访古河朔,成《河朔访古记》。

输入历史事件:

迺贤有京师之游,沿途所经,访古河朔,成《河朔访古记》。

公元1345年 本年
迺贤有京师之游,沿途所经,访古河朔,成河朔访古记

刘仁本《题马易之远游卷》:“南阳马君易之,以至正六年游京师,朋侪不忍其离别,作为歌诗,赠言以张之。至有托物寓意,成图画联篇巨轴,寘诸行李间。自浙江而溯淮经洛,访古河朔,感慨中原之墟,盘桓两京之地,极游览以快于心目,有所得辄形赋咏,且获当世名公品题珠玉什袭以归,则江淮之难作矣。余观卷中姓名,多声闻相接,其间有拜显官位台鼎者,有沉郁下僚者,有得休致者,有物故者,有遁依岩谷者,有尚羁旅者,有忠义死节凛乎若生者,有陷身逆贼终不免者。何十数年之间,荣悴得失有若是之不齐耶?第其文章翰墨,则皆为时所重。春兰秋芷,各具芳馨,炳然可掬,此余所以谛观而一喜一悲也。”(《羽庭集》卷六)河朔访古记刘仁本序(《羽庭集》卷五)作十六卷,王袆序(《王忠文集》卷五)则言二卷,不详孰是。《四库全书总目》作二卷,今存《四库全书》本实为三卷,系由《永乐大典》辑出。四库提要卷七十一:“河朔访古记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亦不云谁作。考元刘仁本《羽庭集》有是书序曰:‘今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郭啰洛氏纳新(案,郭啰洛原作葛逻禄,纳新原作迺贤,今改正)易之,自其先世徙居鄞。至正五年,挈行李,出浙渡淮,溯大河而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吊古山川城郭,丘陵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陈迹故事,暨近代金、宋战争疆场更变者。或得于图经地志,或闻诸故老旧家,流风遗俗,一皆考订。夜还旅邸,笔之于书。又以其感触兴怀,慷慨激烈,成诗歌者继之,总而名曰河朔访古记,凡一十六卷’云云。则此书实为纳新作,焦氏考之未审。序称十六卷,焦氏作十二卷,亦误也。纳新族出西北郭啰洛,因以为氏。郭啰洛者,以《钦定西域图志》考之,即今塔尔巴哈台也。元时色目诸人,散处天下,故纳新寓居南阳,后移于鄞县。初辟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戬实哩(原作桑前失里,今改正)军事,卒于军。所著金台集,尚有刊本,惟此书久轶。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惟一百三十四条,所纪皆在真定河南境内,而其馀不存。又仁本所称继以诗歌者,亦不复可见。然据今所存诸条,其山川古迹,多向来地志所未详,而金石遗文,言之尤悉,皆可以为考证之助。谨汇而编之,核其道里疆界,各以类从,真定路为一卷,河南路为一卷,仍录刘仁本原序冠之。虽残阙之馀,十存一二,而崖略宛在,条理可寻,讲舆地之学者,犹可多所取资焉。”


文:范仲淹《严子陵钓台记》、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诗:范仲淹《出守睦州》、范仲淹《赴桐庐淮上遇风三首》、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首》、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首》、范仲淹《新定感兴五首》二范仲淹《游乌龙山寺》、范仲淹《桐庐郡斋书事》、范仲淹《依韵酬周骥太博同年》、范仲淹《苏州十咏》、范仲淹《用韵谢晏尚书近著示及》、范仲淹《奉酬晏尚书见寄》、范仲淹《天平山白云泉》、范仲淹《题常熟顶山上方院僧居》、欧阳修《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欧阳修《朱家曲》、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欧阳修《独至香山忆谢学士》、欧阳修《送谢希深学士北使》、欧阳修《送廖八下第归衡山》、欧阳修《送王汲宰蓝田》、欧阳修《寄西京张法曹》、欧阳修《行至椹涧作》、欧阳修《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欧阳修《郑十一先辈赴四明幕》、欧阳修《送丁元珍峡州判官》、欧阳修《送楚建中颍州法曹》、欧阳修《夏侯彦济武陟尉》、梅尧臣《西宫怨》、梅尧臣《彦国通判绛州》、梅尧臣《余姚陈寺丞》、梅尧臣《聚蚊》、梅尧臣《赋秋鸿送刘衡州》、梅尧臣《随州钱相公挽歌三首》、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梅尧臣《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梅尧臣《芜湖口留别弟信臣》、梅尧臣《廖秀才归衡山县》、苏舜钦《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
壬寅(十七日),徙江东转运使蒋堂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司事。
十三日,苏耆卒,49岁。
著有:《次续翰林志》一卷(《宋史•艺文志二》)、《开谈录》二卷(《宋史•艺文志四》)、《计录》三篇(苏舜钦《先公墓志铭》)、《续文房四谱》(苏舜钦《先公墓志铭》)、《苏耆集》二十卷(苏舜钦《先公墓志铭》)。
燕肃等上考定乐器并见工人。
庚申(五日),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上《大乐图议》二卷。
丁卯(十二日),龙图阁学士、给事中、知兖州范讽责授武昌行军司马。
戊辰(十三日),枢密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王曾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加右仆射,同知枢密院事、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绶为吏部侍郎.枢密副使、给事中蔡齐为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盛度为参知政事。
壬午(二十七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杜衍为御史中丞。
晏殊自亳州徙知陈州。
己丑(五日).以御史中丞杜衍权判吏部流内铨。
戊辰(十五日),命宰臣吕夷简、王曾都大管勾铸造大乐编钟,参知政事宋绶、蔡齐、盛度同都大管勾,集贤校理李照、勾当御药院邓保信专监铸造.仍以入内都知阎文应提举。
戊寅(二十五日),命翰林侍讲学士兼龙图学士冯元、度支判官集贤校理聂冠卿、直史馆同知太常礼院宋祁同修乐书。
辛未(十九日),御崇政殿,召辅臣观新乐。
乙亥(二十三日),章得象等上所修《一司一务》及《在京编敕》四十四卷,并赐阶勋及器币有差。
庚子(十九日),知杭州郑向言:“镇东节度推官阮逸,颇通音律。
己酉(二十九日),参知政事宋绶上所编修《中书总例》四百一十九册,降诏褒谕,堂后官以下赐器币有差。
曾布(1035一1107)生。
曾子宣亦以亥年亥月亥日亥时生,章子厚每以“四亥公子”呼之。
乙巳(二十五日),封宰臣吕夷简为申国公,王曾为沂国公。
癸亥(十三日),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戊寅(二十八日),赐太常博士陈希亮五品服,以尝辨冤狱也。
晁端仁(1035—1102)生。
章惇(1035—1105)生。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惇豪俊,博学善文。
本年重要作品:。
文:范仲淹《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欧阳修《与石推官第一书》、欧阳修《与石推官第二书》、石介《答欧阳永叔书》。
诗:欧阳修《送贾推官赴绛州》、欧阳修《送张屯田归洛歌》、欧阳修《寄题嵩巫亭》、欧阳修《送张如京知安肃军》、欧阳修《送威胜军张判官》、苏舜钦《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石介《河决》、石介《西北》。
戊子(九日),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等上所定王公国名,请自今封建王公,自小国升次国,次国升大国,其宋、赵、梁、寿如旧制,不以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