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一日,铁柱、智熙善出使安南,傅若金辅其行。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一日,铁柱、智熙善出使安南,傅若金辅其行。

公元1335年 七月
十一日,铁柱、智熙善出使安南傅若金辅其行。

傅若金《七月十一日赴安南》《傅与砺诗集》卷五)诗,黄溍《送傅汝砺之安南》文献集卷一)诗。元史卷三十八《顺帝本纪》系其事于元统二年正月。揭傒斯《送傅与砺广州儒学教授序》:“元统三年秋七月,诏假群玉内司丞铁柱吏部尚书丞相掾智熙善礼部郎中使安南,以临江傅若金为辅行。若金字与砺,为学有本末,为文章有规矩,至于歌诗,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其高出魏晋,下犹不失于唐。”(《傅与砺诗文集》附录)苏天爵《元故广州路儒学教授傅君墓志铭》:“会今天子即位,诏遣使者颁正朔于安南,以君才学为之参佐,受命即行,至真定驿,启制书观之,上有王号。君曰:‘安南自陈日烜已绝王封,累朝赐书皆称世子,今无故自王之,何也?’使者疑未决,君独请行。至都堂白其事,宰相大喜,立奏改之。安南之人往往以中国使者不习其国风土,多设谲诈以绐使者,至是君一一用言折之,彼遂詟伏,不敢相侮。或郊迎张宴劳众,或盛饰侍姬侑酒,君皆却之,曰:‘圣天子遣使者来,所以宣布德意,不当重扰远民。’至日,世子出郭迎诏,帅国中之人共拜听焉。”(滋溪文稿卷十三)与砺之使安南,作有《南征稿》傅若金《南征稿序》:“元统三年,诏遣吏部尚书铁柱、礼部郎中智熙善使安南,而以若金为辅行。其年秋七月,辞京师。明年夏,还至阙下。往返万六千馀里,道途所经,山川城郭、宫室墟墓、草木禽虫百物之状,风雨寒暑、昼夜明晦之气,古今之变,上下之宜,风土人物之异,凡所以感于心、郁于情、宣于声而成诗歌者,积百馀篇。内弟孙宗玉见而录之,其意若将惧其零落,而欲久其存者。嗟夫!古之《皇华》遣使,《枤杜》劳还,《采薇》歌戍役之苦,《黍离》闵宗周之旧,斯皆原情所生,而诗由作也。今人之情,岂异于古哉?余惟不能禁余之情而达诸辞耳,恶能保其必存以久也。自古之诗,零落亦多矣,矧后之人所作乎?余独有感于行迹之远,而悯夫宗玉之志之勤,于是叙而存之。”(《傅与砺文集》卷四)


二二存律赋四篇,《万里桥赋》较好。
崔致远本年三十一岁,时在归高丽途中,作有《祭嵫山神文》。
礼部侍郎归仁泽知贡举。
许佑孙以第一名中进士科状元。
倪曙,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崔彦㧑,新罗人,登进士第。
裴廷裕,生卒年不详,本年登进士第。
知贡举:尚书礼部侍郎归仁泽。
司空图,本年四十九岁。
丁卯,车驾至京师。
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沼,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碹据郓、齐、曹、濮,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八州,秦彦据宣、歙,刘汉宏据浙东,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
李洞约此时仍在梓州,曾游东川节度使高仁厚幕府,春日作《东川高仆射》诗。
崔道融在永嘉,时僖宗自蜀返长安,道融闻而赋《銮驾东回》诗咏之。
罗隐在杭州,时僖宗还京城,赋诗以讽。
郑谷本年三十八岁,自广明元年黄巢乱京奔避巴蜀后,漂游巴蜀荆楚六年,离蜀前作有《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之余……吟四韵以谢之》一诗。
秦宗权攻占洛阳。
王重荣求援于太原沙陀李克用。
重阳日,司空图登上方,作《乙巳岁愚春秋四十九辞疾拜章将免左掖重阳独登上方》诗,知其曾上章辞中书舍人之职。
李磎为司封郎中,自淮楚赴京经泗州,撰《泗州重修鼓角楼记》。
秦韬玉本年春随僖宗自蜀还长安,本年秋当在京任职。
河中、太原之师大败官军。
崔涂作《南山旅舍与故人别》诗。
沈颜行经江西临川,获颜真卿所撰碑,碑为真卿所沉,颜感而撰《碎碑记》。
碎败而已。
姚岩杰本年前后曾居匡庐,号“蒙溪先生”。
唐彦谦约本年在长安,作《克复后登安国寺阁》诗。
杨夔作《复宫阙后上执政书》,痛陈官吏由贿而达、恃权刻削,耗民如城狐社鼠之时敝。
李隐约于本年前后撰有《大唐奇事记》十卷。
张乔本年仍退隐九华,与李昭象、顾云、杜荀鹤为诗友。
乐大典》引《池州府志》又谓:“(张)乔及许棠、张嫔、周繇皆华人,时号九华四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