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迺贤生。

输入历史事件:

迺贤生。

公元1309年 本年
迺贤生。

迺贤(1309—1368),或作纳延、纳新,字易之,号河朔外史,西域葛逻禄人。元代文献中有称马易之、葛逻禄易之、合鲁易之、葛易之者,均系其人。世居金山之西,因祖上迁居南阳,故自称南阳人。幼年随父迁居庆元鄞县。受业于乡贤郑觉民,又从高岳受诗法。至正五年,复游于京师,于次年春抵大都,居金台坊。后归鄞县,居家十馀年。至正二十二年,以翰林编修征。至正二十八年,出参桑哥实里军,守东蓟州,卒于军中。著有金台集二卷、河朔访古记《海云清啸》《铙歌》等集。元诗选初集戊集选其诗158首。[按,迺贤生年,据所作《徐伯敬哀诗》,其序云:“伯敬姓徐氏,讳仁则,世为明之奉化大族。早孤,奉母鞠弟,至行有闻于时。家贫,益自励嗜字学,有能名,王公硕儒皆慕重之。君与予同生年,月日先于余,为莫逆者几二十年。岁庚辰,君年三十有二,得疾卧于家。予归自京师,闻之驰往省焉,君伏枕已逾月。既莫而别,君曰:‘明日不复握手。’越宿讣至,君果死矣。”(金台集卷一)庚辰即重纪至元六年(1340)。其卒年,据郑真所作《濠梁录》,其文云:“〔洪武六年七月〕十四日,渡淮河,谒前枢密院都事李子云,得马易之《海云清啸集》。子云言易之大致甚的。初,易之以代祀海岳,复命于京。时僧格实哩(即桑哥实里)以枢密院同知领军蓟州,易之以编修保充从事官。后廷命枢密公移军直沽,易之以老病军旅中,艰于行履,日以为忧,子云尝譬解之。子云未几以军事前去,既归,而易之已病风不能言矣。盖医者不识症,误为伤寒,以承气汤下之,大小便不知所出。后易之有著作之除,含糊微笑而已。盖子云与之同居,多视其汤药,至死迄无一言,戊申五月十一日也。次日,棺殓葬于静明寺栖霞亭松林中。其友危于巾宪、陈伯刚、杨松实为用力,遗衣散与力士。所赍文籍,《事文类聚》文献通考各一册,为梓北山取去,《海云集》著作郎敕牒留子云家。兵至内府,敕牒付诸火。子云居濠梁,与予相遇,既以《海云集》见贻,且云:‘其墓军旅数经,恐已不可保矣。’(荥阳外史集卷九十八)今人陈高《元代葛逻禄诗人迺贤》(《文史》第31辑)、杨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元诗史》考其生平甚详。]


张说由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
李日知卒,张九龄为作挽诗。
张说在岳州刺史任,宴集僚佐,送人入朝,皆有诗作。
孙逖在山阴尉任,作游览诗多首。
玄宗召马怀素、褚无量更日入内侍读,又命二人整理内库旧书。
玄宗幸凤泉温汤,苏颋扈从,途中与崔泰之唱和,又赋诗呈李父、马怀素。
崔黄门马常侍》诗,当本年扈从凤泉温汤经鄠、杜间时所作。
张九龄与卢怀慎有诗唱和。
沈佺期任太子少詹事。
李邕由江州别驾迁户部郎中。
李白年十五,学剑学仙,观奇书,作诗赋,已有所成。
李华(715—766)生。
张九龄等扈从玄宗至骊山温汤,与姚崇赋诗唱和。
皆在冬日,故系诸诗于本年。
李父(657—716)卒,年六十,临卒曾作《扈从诗》,卒后其诗文与兄尚一、尚贞合编为《李氏花萼集》,苏颋等名公为其撰《神道碑》、挽诗等。
张说在岳州,与赵冬曦、王琚等唱和,时冬曦以事由监察御史贬岳州。
张说在岳州观竞渡,赋诗;又与赵冬曦等唱和。
张九龄与崔泰之有诗唱和。
孟浩然游岳阳,赋诗献张说。
张说与赵冬曦、尹懋等赋诗唱和。
张九龄以上书言事忤时宰,拂衣告归,途中有诗作。
十四日,刘知几、吴兢撰《睿宗实录》等书成,姚崇奏请赏赐。
张说与赵冬曦等赋诗唱和。
亦风景之多伤。
张说以所作《五君咏》投献苏颋。
张九龄受命开大庾岭路。
姚崇赋诗怀卢怀慎,苏颋和之。
宋璟自广州入朝,经岳州,张说赋诗以赠。
宋璟、苏颋拜相,挑崇罢知政事。
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