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陈孚卒,年五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陈孚卒,年五十一。

公元1309年 本年
陈孚卒,年五十一。

皇甫暕《陈刚中诗集后序》:“观夫与其国主(安南国)陈日燇往返诸书,开谕周至,若禹鼎始铸,魑魅魍魉,莫可遁其情也。又自其家以至于京,自京以至安南,道途往返纪行诸诗,山川草木虫鱼以至人物诡异之状,靡不具载,又若图经前陈,险易远近,按之可悉数也。良由忠义之气养之有素,遇事触物,沛然发见,非若雕镌刻画有意为文者可比也。”归田诗话卷中:“崔涂鹦鹉洲诗云:‘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由解爱才?’后无继之者。陈刚中一篇云:‘大江东南来,孤洲屹枯藓。中有千载人,残骨寄偃蹇。惟汉党锢祸,荐绅半摧殄。况复啖葛奴,尽使羽翼剪。天乎鸾凤姿,乃此侣猰犬。想当落笔时,酒酣玉色洒。鹦鹉何足咏,仅以雕虫显。我来策蓬颗,清泪凄以泫。尚恨迷几先,不为无道卷。贤哉庞德公,一犁老襄岘。’词语跌宕,议论老成,佳作也。”水东日记卷三十六:“诗与文稍异者,以诗兼兴趣,有感慨调笑风流脱洒处,如长诗落句翻空,旁人作散场语是也,然时一出奇可耳。前元诗人陈孚刚中集中歌行,则全用此体,观者审之。”升庵诗话卷七:“元陈孚《远归帆》绝句云:‘日落牛羊归,渡头动津鼓。烟昏不见人,隐隐数声橹。’识者以为不减王维。”[编者按:孚诗原题作《远浦归帆》,为五律。杨慎截取前四句,遂成五绝。]徐氏笔精卷四:“古今题和靖先生墓者,不下百篇,悉梅鹤封禅数事而已。独张羽一绝云:‘水绕荒山路半斜,墓园无主属官家。我来正是梅开日,满目蓬蒿不见花。’淡而有味。又陈刚中一绝云:‘北邙翁仲拱朱门,玉盌时惊古帝魂。争似孤山一抔土,梅花依旧月黄昏。’亦可掩诸作者也。”元诗选二集丙集:“刚中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所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斲。”四库提要卷一六六:“《观光稿》一卷、《交州稿》一卷、《玉堂稿》一卷、附录一卷,元陈孚撰。……《观光稿》为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作。《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吏部尚书再使安南,孚以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为副使,往来道中之作。《玉堂稿》皆孚官翰林日作。……《观光》《交州》二稿,皆纪道路所经山川古迹,盖仿范成大使北诸诗,而大致亦复相埒。《玉堂稿》多舂容谐雅,沨沨乎治世之音。其上都纪行之作,与前二稿工力相敌。盖摹绘土风,最所留意矣。……瞿宗吉归田诗话曰:……。叶盛水东日记则曰:……。盖宗吉举其一两篇,而盛则核其全集,故以自落窠臼为病。虽推阐少苛,要亦识微之论矣。又陶宗仪辍耕录记孚少尝为僧,题诗于父执之壁,父执知其欲归俗,因使养发,妻之以女。其诗浅鄙,某事亦不知有无。小说多诬,不尽可信。”


王无竞学士》诗。
陈子昂从军至同城、居延海,作《感遇》其三等诗文多首。
陈子昂南归,乔知之赋诗送之。
孙过庭撰成《书谱》两卷。
沈佺期赋《古意》呈乔知之。
刘祎之(631—687)卒,年五十七。
陈子昂自洛还蜀,至散关,赋诗答乔知之。
陈子昂在蜀,作《感遇》诗以讽讨生羌之役。
都督府所统诸州,皆西山羌也。
宋璟作《梅花赋》及《长松篇》诗。
郎余令(?—687?)撰《隋书》未成而卒,郑倍赋诗哭之。
彦悰为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笺,并序之。
师传序》:“《传》本五卷,魏国西寺前沙门慧立所述。
李峤因洛水出“宝图”事献《皇符》,有识者讥之。
崔融奉敕撰《洛图颂》,奏上。
杨炯在梓州,撰惠义寺重阁铭,后归洛阳。
陈子昂在麟台正字任,上书谏武后滥用刑罚,又上书谏讨生羌。
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陈子昂代陈嘉言上奉和武后诗表。
苏味道在侍御史任,以宋璟为判官出使岭南,有诗作。
武后拜洛受“宝图”,李峤、苏味道等应制赋诗。
刘允济奏上《明堂赋》,为武后所赏。
周思茂(?—488?)卒。
王之涣(688—742)生。
改元永昌,大赦,大酺七日;时杜审言在江东,作《大醣》、《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诗。
陈子昂、沈佺期在洛阳,赋诗记改元、大赦、大酺事。
陈子昂上疏论为政之要,迁右卫胄曹参军。
元万顷坐与徐敬业友善,配流岭南。
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并免死流岭南。
杜审言于江阴饮宴赋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