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胡祗遹卒,年六十九。

输入历史事件:

胡祗遹卒,年六十九。

公元1295年 本年
胡祗遹卒,年六十九。

程钜夫《胡紫山挽词》三首,张之翰《挽胡紫山绍开》二首。[按,胡祗遹卒年,元史卷一七○本传云:“〔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七。”刘赓《紫山大全集序》云:“二十九年,制诏以耆儒硕德征,凡十人,公在第一,辞以疾不起,时年甫耳顺矣。卒年六十又七。……公薨二十年,赓以事道过彰德,其子太常博士持将锓梓以寿其传,恳以序引为请。”序作于延祐二年(1315),上推二十年,则祗遹之卒年当为元贞元年(1295),生年为绍定二年(1229)。然检今存之四库本《紫山大全集》,卷七有《丁亥元日门帖子》诗二首:“白发萧萧覆领巾,今年六十一年人。日高坐受乡邻贺,随例门开万象春。”“人道今年本命年,侧身修行合拳拳。吉凶悔吝生乎动,一静由人匪自天。”丁亥为至元二十四年(1287),则祗遹之生年又当在宝庆三年丁亥(1227)。宜以祗遹自记为是。今人孙楷第《关汉卿行年考》一文,据王恽《紫山先生易直解序》《紫山胡公哀挽诗卷小序》,胡祗遹《丁亥元日门帖子》,陈俨《秋涧王公哀挽诗序》,考定祗遹卒于元贞元年(1295),享年六十九岁。见孙楷第《沧州集》下册。]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一作绍闻,又作少凯),号紫山,磁州武安人。卒赠礼部尚书,谥文靖。著有《易直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散佚,《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录出二十六卷)。全元散曲录小令11首。生平见王恽《故翰林学士紫山胡公祠堂记》元史卷一七○本传。刘赓《紫山大全集序》:“文章以气为主,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赓读紫山胡公文集见之矣。……书法妙一世,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唯鹿庵、紫山两公而已。”四库要提卷一六六:“《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元胡祗遹撰。……是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前有其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岁久散佚,今据《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厘为赋、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二卷。其间杂著一类,祗遹一生所学,具见于斯。然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札记者,有似短章小品者,有似莅官条约者,有似公移案牍者,层见错出,殆不可名以一格。……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元代词人,往往以风华相尚,得兹布帛菽粟之文,亦未始非中流一柱矣。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媟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潜者。陶宗仪辍耕录载其钟爱歌儿珠帘秀,赠以《沉醉东风》小曲,殆非诬词矣。”


《崇文总目》十二卷,宋王尧臣等奉敕撰,盖以四馆书并合著录者也。
庚寅(十五日),以提举修《总目》官:资政殿学士、礼部侍郎张观,右谏议大夫宋庠,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起复兵部郎中、知制诰、判昭文馆聂冠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郭稹,并加阶及食邑有差。
壬辰(十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礼部郎中、权知开封府贾昌朝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戊戌(二十三日),复祠部员外郎赵槩为直集贤院、知滁州。
晏殊、欧阳修西园宴饮,因咏雪诗而生芥蒂。
晏元献为枢密使时,西师未解严。
曾巩入太学,上书欧阳修,献杂文、时务策两篇,修奇之。
庆历元年,予入太学。
王安石、曾巩在京师相识并定交。
欧阳修作《释惟俨文集序》。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范祖禹(1041—1098)生。
舒亶(1041一1103)生。
郑侠(1041一1119)生。
刘奉世(1041一1113)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欧阳修《释惟俨文集序》、曾巩《上欧阳修学士第一书》、曾巩《王无咎字序》、李觏《建昌军集贤亭记》、石介《送祖择之序》。
诗:欧阳修《哭曼卿》、欧阳修《送胡学士知湖州》、欧阳修《圣俞会饮》、欧阳修《赠杜默》、欧阳修《忆山示圣俞》、欧阳修《送昙颖归庐山》、欧阳修《与李献臣宋子京春集东园得节字》、欧阳修《送孔秀才游河北》、梅尧臣《故原战》、梅尧臣《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苏舜钦《哭曼卿》、王安国《滕王阁》。
十二日,以翰林学士聂冠卿权知贡举,翰林学士王拱辰、苏绅、知制诰吴育、天章阁待制高若讷并权同知贡举,合格奏名进士杨置已下五百七十七人。
初,端明殿学士李淑侍经筵,上访以进士诗、赋、策、论先后,俾以故事对。
十八日,以直集贤院知谏院张方平、集贤校理欧阳修考试知举官亲戚举人。
丁卯(二十二日),贾昌朝请罢举人试院所写策题,从之。
辛未(二十六日),以大相国寺新修太宗御书殿为宝奎殿,摹太宗御书寺额于石,上飞白题之。
旧制,诸州荐贡者,既试礼部,则引试崇政殿。
甲辰朔(一日),复太常博士余靖为集贤校理。
丁巳(十四日),命枢密使杜衍为河东宣抚使,翰林学士承旨丁度副之。
十五日,帝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
翌日,试特奏名进士。
乙丑(二十二日),御崇政殿,赐进士杨置等二百三十七人及第、一百二十二人出身、七十三人同出身。
丙寅(二十三日),赐诸科及第并同出身者四百七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