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谢翱、方凤等人约游金华北山等地,与当地遗民往还唱和。

输入历史事件:

谢翱、方凤等人约游金华北山等地,与当地遗民往还唱和。

公元1289年 正月
谢翱方凤等人约游金华北山等地,与当地遗民往还唱和。

其游始于本月十一日,终于二十五日。见方凤存雅堂遗稿卷四、卷五《金华洞天行纪》。吴士谔《金华洞天行纪后跋》:“《右金华洞天行纪》一小帙,盖岩南方先生、晞发谢先生,与诸老并先伯父续古同游之所纪述也。当时距宋失国才十四岁,然观诸老情思,咸有《黍离》馀韵。而纪述巨细,详悉不遗,写出北山胜概,宛在目中,信非诸老不能作也。然要之,己丑实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也。书岁而不书年者,亦犹靖节不书永初之例耳。后之观斯帙者,庶几识前人忠厚之风云。”郭雨《金华洞天行纪后跋》:“方韶卿,浦江人,号岩南先生。元黄文献公溍、柳文肃公贯皆出其门。先生宋时未及仕而宋亡,遂抱其遗经隐仙华山。往往遇遗民故老于残山剩水间,握手歔欷低回而不忍去,缘情托物,发为歌诗,以寓《麦秀》之遗意。龚圣予尝诵其诗曰:‘由本论之,在人伦不在人事;等而上之,在天地不在古今。’谢皋羽,建宁人,号晞发先生。宋相文天祥开府延平,先生长揖军门,署谘事参军,已复别去。及宋亡,天祥被执,遂流匿民间,之浙水东,日以吟咏为事。每遇谈宋事,辄悲咽泪下。宋景濂先生谓其诗直溯盛唐而上,卓卓有风人之馀,文尤崭拔峭劲。馀若陈帝臣、吴续古等,亦皆时之高士,文章巨家也,共为此卷,夫岂易得哉?然俱世远而莫之知,予故手录一过,而略述二先生之行概于后,馀亦不复考矣。北山泉石虽自若,而寺观消毁过半,欲究其遗踪,亦尚赖此卷之存云。”张燧《题金华洞天行纪后》:“郭公雨称陈帝臣、吴续古皆时高士,文章巨公。燧按帝臣即正臣,名公举,府志贤达传虽载而未详。续古名似,则志竟缺载。府志曰:‘公举善属文,与兄月泉山长公凯日与方凤吴思齐为文字交。由本邑教谕迁江浙副提举,与赵孟頫善,用荐者应奉翰林文字。’不知府志有未详者。帝臣以文字起家,一时所交,皆宗工硕士,若同邑方韶卿、柳道传、戴率(帅)初、吴兴赵魏公、永康胡穆仲,相交尤密。尝为楼所居侧,颜曰光风霁月。及提举来杭,西秦张楧、淮阴汤炳龙、莆田刘濩、永嘉林景熙辈,相率为诗歌以赋其事,穆仲为之序。时魏公以集贤直学士行提举江浙,与公举情谊深厚,凡六七年,公举秩满归,为书《洛神》一通,自题其末大德十年五月四日也。具见经世堂胡之纯序,及吴彦贞方伯跋。吴似亦名似孙,则谦之子。谦善谢翱,于其卒,为营葬志墓,辑士大夫哀诔为《哭谢编》,见府志吴谦传。似尝馆翱及凤、思齐,相与讨论《典》《坟》,播诸著作,后教谕山阴,略见《吴溪集》,惜邑志不录。行事遗文,遂多湮没。此予《浦阳考志》所录也,并志于此,以示人知所考见云。"


弘农王刘辩(汉少帝)作《悲歌》,饮药自杀,年十八(173—19O)。
唐姬抗袖而歌。
曹操行奋武将军。
许靖惧董卓诛,投奔豫州刺史孔伷。
陈纪出为平原相,往谒董卓,劝其勿迁都长安。
蔡邕从汉献帝迁都至长安。
蔡邕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作《告迁都祝嘏辞》《让高阳乡侯章》等。
曹操讨董卓,败于荥阳,身中流矢;进屯河内。
王粲徙长安,谒蔡邕,蔡邕倒履相迎,又赠书数车。
荀爽卒,年六十三(128—19O)。
杨修作《司空荀爽述赞》。
赵岐八十二岁,复拜议郎。
郑玄六十四岁,公卿举其为赵相,道断不至。
服虔约卒于此年(? —190?)。
孔融三十八岁,抵北海郡后,起兵与黄巾战,失利;复纠集吏民,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举荐贤良,命名郑玄所居乡为“郑公乡”,门为“通德门”;作《告高密相立郑公乡教》《缮治郑公宅教》《答王修教》《重答王修》《喻邴原举有道书》《遣问邴原书》《教高密令》《告昌安县教》。
陈琳约三十七岁,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
曹操三十六岁,其《薤露》诗或作于此年。
华歆三十四岁,避西京之乱,途中救人;在穰为袁术所留。
张纮三十四岁,或于此年为司空荀爽所辟,不就。
徐干二十岁,自京归乡,避地海表。
卢植被袁绍请为军师。
王朗察茂才,为徐州刺史陶谦治中。
蔡琰二十岁,为胡兵所掳,此后陷于南匈奴十二年,与左贤王生二子。
缪袭五岁,其父缪斐为名儒,举任侍中,不就。
应璩生(190—252)。
无名文人作“古诗”,《古诗十九首》为其揭橥。
蔡邕对董卓问地震事。
曹操为东郡太守。
荀彧率宗族至冀州从袁绍,旋赴东郡从曹操。
曹操得荀彧,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