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十,谢枋得作《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输入历史事件:

初十,谢枋得作《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公元1288年 四月
初十,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序云:“景定二年,司历者自:星有大尾,旅于奎填与辰从,月后会四星,不相能也,乃季春月朔同轨。其占为文运不明,天下三十年无好文章。儒者望清台而垢曰:何物瞽叟,为此妖言。司历者闻而笑曰:岂特无好文章,经存而道废,儒存而道残,科举程文将无用矣。皆疾其为妖言也,后十六年而验。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磋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皇帝哀怜之,令江南路县每置教谕二人,又用辅臣议,诸道各置提举、儒学二人。提举既曰大有司,设首领官、知事、令史尤繁,学帑有羡钞廪,有羡粟,岁磨时勘,月稽日察,有欺弊毫发,比去之。十年亦责偿无赦,饥雀羸鼠,馋涎吐吞,不敢啄啮。学官似尊贵,实卑贱,禄不足以救寒饿,甚者面削如,咽针如,肌骨柴如。曹类啁啾,相呼而谋曰:我国朝治赃,吏法最严,管僧食僧,管医食医,管匠食匠,御史、按察不敢问,岂不曰时使之然,法使之然。教之必不改,比而诛之,则不忍也。吾徒管儒,不食儒,将坐而待毙乎?椎肌剜肉于儒户,不足则括肉敲髓。及乡师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又曰:管儒者益众,食儒者益繁,岂古之所谓兽相食欤?抑亦率兽而食人者欤?儒不胜其苦,逃而入僧、入道、入医、入匠者什九。建安科举士徐二万户,儒者六百,儒贵欤?贱欤?荣欤?辱欤?可以发一慨也。……戊子四月甲子序。”(叠山集卷二)“九儒十丐”之说,又见于郑思肖《心史》郑思肖《大义略序》云:“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心史》下)然此类记载,并不见于正史及元人著述,或因元初废止科举,文士以学无所用,发一时之愤懑,亦未可知。故王士禛居易录卷三论宋褧燕石集云:“此与《石田集》皆奉旨刊行。元时崇文如此,或谓九儒十丐,当是天历未行科举以前语。”元行科举在延祐元年,士禛误作天历。揆之元史,元朝于儒学及文学颇为重视,尤以仁宗一朝为甚。兹略而言之。至大四年闰七月丁卯,完泽、李孟等言:“方今进用儒者,而老成日以凋谢,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帝曰:“卿言是也。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皇庆元年正月壬戌,升翰林国史院秩从一品。并谕省臣曰:“翰林、集贤儒臣,朕自选用,汝等毋辄拟进。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皇庆元年六月,欶李孟博选中外才学之士任职翰林,皇庆二年四月,又诏遴选贤士纂修国史。皇庆二年正月,置辽阳行省儒学提举司,七月,又复立四川等处儒学提举司;延祐元年六月,置云南行省儒学提举司;延祐三年五月,置甘肃儒学提举司。皇庆二年十一月诏行科举,仁宗尝谓侍臣曰:“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延祐元年正月庚子,“欶各省平章为首者及汉人省臣一员,专意访求遗逸,苟得其人,先以名闻,而后致之”。延祐三年,诏春秋释奠,以颜、曾、思、孟配享。延祐四年四月,刘赓等进大学衍义仁宗命阿怜铁木儿译成蒙语。延祐五年七月,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延祐五年,以江浙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延祐六年,封宋儒周敦颐为道国公。致和元年四月,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至顺元年,以董仲舒从祀。后至元三年四月,谥杜甫为文贞。至正二十一年,以杨时李侗等从祀。如此类者,元史中不一而足。可见元朝历代皇帝亦甚重儒术、文学


番匊生作壶铭,记其十月乙卯为孟妃姜作器。
瞏作盘铭,记其五月庚寅受厉王册命。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有“谏厉王不可专利”之文。
融攸从作鼎铭,记其三月壬辰讼攸卫牧于王并使攸卫牧誓盟事。
晋侯苏受王命征伐,战果显著,得王赏赐,作晋侯苏钟铭,记事细致而有层次,代表了未经后人修改的西周记叙文的文风。
伯宽父作盨铭,记其八月辛卯作盨。
召穆公谏厉王弭谤,文中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卓越见解。
芮良夫谏厉王无道,戒执政者当导王于正而作《芮良夫》。
诸侯刺王暴虐无亲,不欲朝王而作《菀柳》。
凡伯作《板》之诗以刺厉王。
厉王无道,无纲纪文章,召穆公作《荡》,伤周室大坏。
善夫山作鼎铭,记正月庚戌受周王册命。
厉王出奔于彘。
邵公以其子代太子靖死。
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告病刺乱而作《大东》。
芮良夫作《桑柔》,伤厉王贪暴而造成国家的灾难。
玁狁侵犯京师,武公命多友率部追逐,多有俘获而得武公赏赐,多友作鼎铭以记其事。
因夨、散之间有土地之争而区画疆界、盟誓定约,散氏作盘铭以记其之。
共和摄位改元,号曰共和。
晋靖侯卒,釐侯立。
楚熊勇卒,熊严立。
蔡武侯卒,夷侯立。
曹夷伯卒,幽伯立。
陈幽公卒,釐公立。
宋釐公卒,惠公立。
厉王死于彘,子宣王立。
楚熊霜立。
流民自述辛劳而作《鸿雁》。
召穆公和乐宗室,抚慰公侯世卿而作《常棣》。
辅国大臣作《伐木》,以求增进友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