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十,谢枋得作《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输入历史事件:

初十,谢枋得作《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公元1288年 四月
初十,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序云:“景定二年,司历者自:星有大尾,旅于奎填与辰从,月后会四星,不相能也,乃季春月朔同轨。其占为文运不明,天下三十年无好文章。儒者望清台而垢曰:何物瞽叟,为此妖言。司历者闻而笑曰:岂特无好文章,经存而道废,儒存而道残,科举程文将无用矣。皆疾其为妖言也,后十六年而验。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磋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皇帝哀怜之,令江南路县每置教谕二人,又用辅臣议,诸道各置提举、儒学二人。提举既曰大有司,设首领官、知事、令史尤繁,学帑有羡钞廪,有羡粟,岁磨时勘,月稽日察,有欺弊毫发,比去之。十年亦责偿无赦,饥雀羸鼠,馋涎吐吞,不敢啄啮。学官似尊贵,实卑贱,禄不足以救寒饿,甚者面削如,咽针如,肌骨柴如。曹类啁啾,相呼而谋曰:我国朝治赃,吏法最严,管僧食僧,管医食医,管匠食匠,御史、按察不敢问,岂不曰时使之然,法使之然。教之必不改,比而诛之,则不忍也。吾徒管儒,不食儒,将坐而待毙乎?椎肌剜肉于儒户,不足则括肉敲髓。及乡师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又曰:管儒者益众,食儒者益繁,岂古之所谓兽相食欤?抑亦率兽而食人者欤?儒不胜其苦,逃而入僧、入道、入医、入匠者什九。建安科举士徐二万户,儒者六百,儒贵欤?贱欤?荣欤?辱欤?可以发一慨也。……戊子四月甲子序。”(叠山集卷二)“九儒十丐”之说,又见于郑思肖《心史》郑思肖《大义略序》云:“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心史》下)然此类记载,并不见于正史及元人著述,或因元初废止科举,文士以学无所用,发一时之愤懑,亦未可知。故王士禛居易录卷三论宋褧燕石集云:“此与《石田集》皆奉旨刊行。元时崇文如此,或谓九儒十丐,当是天历未行科举以前语。”元行科举在延祐元年,士禛误作天历。揆之元史,元朝于儒学及文学颇为重视,尤以仁宗一朝为甚。兹略而言之。至大四年闰七月丁卯,完泽、李孟等言:“方今进用儒者,而老成日以凋谢,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帝曰:“卿言是也。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皇庆元年正月壬戌,升翰林国史院秩从一品。并谕省臣曰:“翰林、集贤儒臣,朕自选用,汝等毋辄拟进。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皇庆元年六月,欶李孟博选中外才学之士任职翰林,皇庆二年四月,又诏遴选贤士纂修国史。皇庆二年正月,置辽阳行省儒学提举司,七月,又复立四川等处儒学提举司;延祐元年六月,置云南行省儒学提举司;延祐三年五月,置甘肃儒学提举司。皇庆二年十一月诏行科举,仁宗尝谓侍臣曰:“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延祐元年正月庚子,“欶各省平章为首者及汉人省臣一员,专意访求遗逸,苟得其人,先以名闻,而后致之”。延祐三年,诏春秋释奠,以颜、曾、思、孟配享。延祐四年四月,刘赓等进大学衍义仁宗命阿怜铁木儿译成蒙语。延祐五年七月,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延祐五年,以江浙省所印大学衍义五十部赐朝臣。延祐六年,封宋儒周敦颐为道国公。致和元年四月,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至顺元年,以董仲舒从祀。后至元三年四月,谥杜甫为文贞。至正二十一年,以杨时李侗等从祀。如此类者,元史中不一而足。可见元朝历代皇帝亦甚重儒术、文学


夫诗至唐律,无遗功矣。
《元献遗文》一卷,宋晏殊撰。
著录:郑樵《通志•艺文略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中》、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三、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四库提要》卷一五二、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
《珠玉词》一卷,宋晏殊撰。
著录: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四六、郑德懋《汲古阁校刻书目》、《四库提要》卷一九八、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〇、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版本:毛氏汲古阁刊本。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辽兴宗重熙二十四年)己丑朔(一日),召宋使钓鱼、赋诗。
乙未(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左司郎中张昪兼侍读。
乙巳(十七日),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知河阳富弼为宣徽南院使、判并州。
丙午(十八日),徙知并州、武康军节度使韩琦知相州,琦以疾自请也。
己卯(二十一日),翰林学士、群牧使杨伟等言:判官、殿中丞王安石文行颇高,乞除职名。
癸未(二十五日),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权知开封府蔡襄,为枢密直学士、知泉州,以母老自请也。
癸巳(五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吴奎知寿州。
戊寅(二十一日),礼部员外郎、知制诰韩绛为吏部员外郎、知河阳,从所请也。
甲申(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欧阳修言:“京师近有雕市《宋贤文集》,其间或议论时政得失,恐传之四夷不便,乞焚毁。
己丑(二日),翰林学士欧阳修为翰林侍读学士、知蔡州,知制诰贾黯知荆南,皆从所乞也。
戊戌(十一日),吏部尚书、平章事陈执中罢为镇海节度使。
己亥(十二日),三司使、尚书左丞王拱辰为宣徽北院使、判并州。
癸卯(十六日),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左司郎中张昪,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甲辰(十七日),观文殿大学士、户部侍郎、知郓州庞籍为昭德节度使、知永兴军,寻改知并州。
乙巳(十八日),工部侍郎、知桂州余靖为户部侍郎。
戊午(二日),新知蔡州、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复为翰林学士,新知制诰贾黯复判流内铨。
戊辰(十二日),资政殿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户部侍郎吴育为宣徽南院使、判延州,宣徽北院使、判并州王拱辰复为尚书左丞、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知永兴军,从御史之言也。
己丑(四日),契丹主宗真卒。
己亥(十四日),大理评事韩维为史馆检讨,从翰林学士承旨孙抃等所请也。
辛丑(十六日),翰林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欧阳修为契丹国母生辰使,右正言、知制诰刘敞为契丹生辰使,起居舍人、直秘阁、知谏院范镇为契丹国母正旦使。
癸丑(二十八日),改命欧阳修、向传范为贺契丹登宝位使。
欧阳文忠公使辽,其主每择贵臣有学者押宴,非常例也。
二十九日,高若讷卒,59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