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李昴英(1201一1257)卒,年五十七。

输入历史事件:

李昴英(1201一1257)卒,年五十七。

公元1257年 秋
李昴英(1201一1257)卒,年五十七。

昴英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汀州推官。历官太学博士宗正丞、著作郎、权兵部郎中等。宝祐二年,召为大宗正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擢吏部侍郎。三年,因论救御史洪天锡,与俱贬,归隐五羊文溪。卒谥忠简。事迹见《广州人物传》卷九《宋吏部右侍郎李忠简公昴英》、裔孙李殿苞《忠简先公行状》。元至元间,门人李春叟辑其诗文为《文溪存稿》二十卷,凡奏稿杂文一百二十二篇,诗词一百二十五篇,有明嘉靖十年李翱刻崇祯三年李振鹭重修本、《四库全书》本。又有《文溪词》一卷,收入《宋名家词》第五集。全宋词录其词三十首,全宋诗录其诗五卷,全宋文收其文七卷。《广州人物传》卷九《宋吏部右侍郎李忠简公昴英》:“昴英天性劲直,议论高迈。其文简而有法,婉而成章,一时同馆名流如江万里文天祥皆推服之。”李春叟《文溪集序》:“先生昭代伟人。……刚方正大之气蟠郁胸次,泄而为文,光芒自不可掩。大者中圭瓒,小者锵佩环,奇峭者如怪石之倚断崖,清丽者如明星之炯秋汉。进而立朝,则论奏丹青,言言药石,皆足以裨主德,格君心;而深衣独乐,则嬉笑怒骂,字字箴规,皆足以植民彝,垂世范。盖忠义以为之骨,学识以为之根,故芬郁葩华,烂漫宣吐,不自知其为文也,而文益工。”陈献章《文溪存稿序》:“文溪先生遗稿,初涉其流,渺瀰汪洋,若江河之奔驶,而又好为生语,险怪百出,读者往往惊绝,至或不能以句,以为文溪真文耳。徐考其实,则见其重内轻外,难进而易退,蹈义如弗及,畏利若懦夫,卓乎有以自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盖亦庶几乎吾所谓浩然而自得者矣。……嗟乎,此文溪所以为文也!”吕楠《文溪李公文集序》:“其文质实而简劲,尽脱陈俗。初读颇难偶,以为樊、柳之俦也。及观跋菊坡之作及淳祐赴阙奏劄,乃知公正直忠信,学宗清献崔公,而立朝之谠论浩气,骨鲠凌人。数被史嵩之谗沮,有经纶之才,而不获辅相之任。其言之奇古,固有由也。”四库提要卷一六四:“昴英盖具干济之才,而又能介然自守者。……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音。盖言者心声,其刚直之气有自然不掩者矣。”粤词雅:“《文溪集》慢体多而短调殊少,《浣溪沙》……似五代之作。”杨慎词品卷五谓“其《兰陵王》一首绝妙,可并秦、周”。毛晋《文溪词跋》:“余读《摸鱼儿》诸篇,其佳处岂逊‘杨柳外,晓风残月’耶?”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升庵词品云:‘李公昴,名昴英,盘石人。’予家藏《文溪词》又云:‘名公昂,字俊明,鄱阳人。’因《摸鱼儿》太平太守王子文词得名。叔旸(黄昇)亦止选此一调,称为‘词家射雕手’。今按其词有‘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句,乃献寿俗套谀词,不知当日何以得名。升庵独称《兰陵王》一阕,最为有眼,如‘阶除拾取飞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闲吞却’句,前人所未经道。”


梁廷楠自记所撰《曲话》五卷。
阮元于粤建学海堂成。
顾广圻游扬州晤陈逢衡(字穆堂)。
曾国藩始从父至长沙省城应童子试。
沈维鎘选张际亮拔贡第一。
孙玉庭擢授大学士,加体仁阁衔。
督,孙玉庭因是革职留任,后于次年冬归里。
胡秉虔自甘入京,以所著《甘州明季成仁录》嘱其侄竹村校梓。
童槐赴阮元两广总督署,选《全唐文》十二卷。
胡承珙以病乞假调理。
李富孙仍主金沙书院。
魏成宪主讲吴门正谊书院。
钱宝琛主讲徽州古紫阳书院。
宋翔凤赴粤,是年有《洪州火》、《鸦片馆》、《洋行》等诗。
王学浩绘《宣南诗会图卷》。
龚自珍居忧无诗。
包世臣作《书品》,分书为五品。
张穆点定《翰苑集注》,并修改《凡例》数条。
沈涛自序《匏庐诗话》。
李兆洛主讲江阴暨阳书院。
吴慈鹤在河南学政任。
方东树授经阮元幕,著《汉学商兑》。
李兆洛于暨阳书院校刊刘逢禄《公羊释例》。
李兆洛始刊《旧言集》。
公元1825年。
裒然成帙。
徐松刻《新疆赋》成。
吴德旋所著《初月楼闻见录》总二十卷刊行。
顾广圻雕彭兆荪《遗集》。
顾广圻所辑《遁翁苦口》一卷刊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