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岳珂(1183一 ?)卒于本年前后,年六十余。

输入历史事件:

岳珂(1183一 ?)卒于本年前后,年六十余。

公元1243年 本年
岳珂(1183一 ?)卒于本年前后,年六十余。

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人,侨居江州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嘉泰二年,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开禧元年,试南宫不第,与刘过辛弃疾相善。嘉定初,召对,历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绍定六年,因元夕诗为门人韩正伦告讦,罢官。嘉熙二年,起为湖广总领奉祠。四年,复起为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以言官劾其横敛罢职,居吴门。事迹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附传、《宋百家诗存》卷一二。珂著有桯史十五卷,“载南北宋杂事,凡一百四十余条。其间虽多俳优诙谑之词,然唯‘金华士人’、‘著命司’诸条,不出小说习气,为自秽其书耳,余则大旨主于寓褒刺,明是非,借物论以明时事,非他书所载徒资嘲戏者比。……所录诗文,亦多足以旁资考证,在宋人说部中,亦王明清之亚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一)。编《金陀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为辨其祖岳飞之冤而作。珂别业在嘉兴金陀坊,故以名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愧郯录十五卷,“多记宋代制度,参证旧典之异同。……其征引可云博洽,与石林燕语诸书亦如骖有靳矣。……大致考据典赡,于史家礼家均为有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一)。《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以其家所藏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为之赞。珂处南渡积弱之余,又承家难流离之后,故其间关涉时事者,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词。至于诸家古帖,尤征人论世,考核精审。其文亦能兼备众体,新颖百变,层出不穷,可谓以赏鉴而兼文章者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二)。珂亦工诗文,有《棠湖诗稿》一卷, “兹编乃所作宫词一百首,皆咏北宋之事。……其本为鲍氏知不足斋所刊,宋以来公私书目悉不著录,不知其所自来,珂序亦五年月。……珂《玉楮集》具存,其词与此迥殊,虽酷学唐人,未必遽失故步至于如此。……昔厉鹗《宋诗纪事》,凡鲍氏藏书,无不点勘,今所进本标识一一具存,独无一字及此书,则出在鹗后矣。疑鹗及符曾等七人尝合作《南宋杂事诗》,而其《北宋杂事诗》则未及成书,或遗稿偶存,好事者嫁名于珂耶”(《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玉楮集》八卷,“其诗刊除浮艳,风格峭异,骤若不见可喜,而咀噍既久,亦自有得味于无味中者”(卢文強《玉楮诗稿跋》);“虽伤浅露,少诗人一唱三叹之致,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此集今存明刻本(作《玉楮诗稿》)、《四库全书》本。近人周咏先辑有《玉楮词》全宋词据以收其词八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九卷,全宋文收其文六卷。


萧望之赐爵关内侯,奉朝请。
刘向征为中郎。
韦玄成迁太子太傅。
元帝欲以萧望之为相,弘恭、石显等皆侧目视之;刘向遂使外亲上《变事》,称地震殆为弘恭等;系狱。
韦玄成劾奏刘向为臣不忠,不悔前过,令人言变事,诬罔不道。
刘向免为庶人。
萧望之子萧伋上书讼父萧望之前事,有司奏萧望之教子上书,失大臣体,请逮捕;弘恭、石显等建言投之牢狱,元帝可其奏;萧望之下狱。
萧望之接受朱云自杀之劝告,饮鸩自杀,年约六十二(前108?—前47)。
褚少孙约四十一岁,或于此年以高第为郎。
张子蟜奉玺书敕谕东平王刘宇、王太后、东平傅相。
陈汤约二十八岁,待迁,父死不奔丧,被劾奏,下狱。
诏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
褚少孙约四十二岁,或于此年补毕《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刘向三十五岁,论王氏之贵。
京房三十三岁,以孝廉为郎。
匡衡迁博士,给事中。
师丹约二十岁,从师匡衡,学《诗》。
匡衡议宜以孔子世为汤后。
诏罢角抵,令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
匡衡议宜令使者送郅支单于子至塞而还。
匡衡议华阴守丞嘉、朱云宜下有司。
刘歆约于此年生(前44?—23)。
张丰此年前后为车郎,作赋三篇。
诏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
韦玄成为御史大夫。
刘向三十七岁,作《条灾异封事》。
五鹿充宗为尚书令。
冯商师从五鹿充宗,学《易》。
韦玄成为丞相,复扶阳侯;作《戒子孙诗》。
日蚀,诏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