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撰《原道辨》,就韩愈《原道》加以辨难,有融会三教之意。
公元1180年 本年
孝宗撰《原道辨》,就韩愈《原道》加以辨难,有融会三教之意。
范成大上札子,谓“《原道论》(按,即《原道辨》)一出,则儒术益明,释、老二氏不废”(据黄震《慈溪黄氏分类日钞》节文)。《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易名》:“淳熙中,寿皇尝作《原道辨》,大略谓三教本不相远,特所施不同,至其末流,昧者执之而自为异耳。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可也,又何惑焉。文成,遣直殿甘昺持示史文惠(浩)。史公时再免相,侍经席也。史公奏曰:‘臣唯韩愈作是一篇,唐人无不敬服,本朝言道者亦莫之贬,盖其所主在帝王传道之宗,乃万世不易之论。原其意在于扶世立教,所以人不敢议。陛下圣学高明,融会释、老,使之归于儒宗,末章乃欲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是本欲融会而自生分别也。大学之道,自物格、知至而至于天下平,可以修心,可以养生,可以治世,无所处而不当矣,又何假释、老之说邪?陛下此文一出,须占十分道理,不可使后世之士议陛下,如陛下之议韩愈也。望陛下稍窜定末章,则善无以加矣。’程泰之时以刑部侍郎侍讲席,亦为上言之,于是易名《三教论》。”
- 高鹗(约1738一约1815)约本年生。
- 马朴臣卒,年五十六。
- 长兴王豫卒,年四十一。
- 初二日,孔继涵(1739—1784)生。
- 会试。
- 诏重刊《十三经》、《廿二史》。
- 厉鹗编定《樊榭山房集》十卷,序而刊之。
- 惠士奇以病告归,时年六十九岁。
- 《钦定四书文》告成。
- 初五日,高宗御太和殿,传胪。
- 官献瑶成进士。
- 厉鹗渡太湖至吴江,旋归。
- 田同之过天津,访查为仁。
- 方苞落职。
- 初五日,程际盛(1739—1796)生。
- 二十一日,甘汝来卒,年五十六。
- 二十五日,《明史》刻成。
- 初七日,马位自序《秋窗随笔》。
- 修《明史纲目》。
- 潘安礼编定《东山草堂集》六卷。
- 张侗作《辟象山记》。
- 厉鹗《樊榭山馆续集》诗始于本月。
- 鲁曾煜序胡浚《绿萝山庄文集》。
- 汪德容卒,年五十七。
- 初八日,蒋锡震卒,年七十八。
- 二十日,郑燮作七律四首赠卢见曾。
- 汪抱朴觞客于复园之先春亭,王曾祥为作《复园记》。
- 二十二日,王澍卒,年七十二。
- 陆奎勋自序诗文集。
- 张九镒散馆授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