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输入历史事件: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公元1166年 五月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杜甫黄庭坚为宗,推而上之,由黄初、建安,以极于离骚《雅》《颂》、虞夏之际。初与端明殿学士徐俯中书舍人韩驹吕本游,诸公继没,公岿然独存,道学既为儒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曾几《东轩小室即事》其四:“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闲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又《李商叟秀才求斋名》:“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衍江西。”《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六方回评:“读茶山诗如冠冕佩玉,有司马立朝之意,用江西格参老杜法,而未尝粗做大卖。陆放翁出其门,而其诗自在中唐、晚唐之间,不主江西,间或用一二格,富也豪也对偶也哀感也,皆茶山之所无,而茶山要为独高,未可及也。”又卷二一方回评:“每读茶山诗,无不满意处,更无丝毫偏枯颓塌。”四库提要卷一五八:“陆游为作《墓志》,云:‘公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魏庆之诗人玉屑则云:‘茶山之学出于韩子苍。’其说小异。然韩驹虽苏氏之徒,而名列江西派中,其格法实近于黄。殊途同归,实亦一而已矣。后几之学传于陆游,加以研练,面目略殊,遂为南渡之大宗。……几之一饭不忘君,殆与杜甫之忠爱等,故发之文章,具有根柢,不当仅以诗人目之,求诸字句间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衍江西’,皆曾茶山诗也。夫祖工部可也,竟以涪翁为杜之法嗣,可乎?此自茶山之见耳。茶山五言,时有清迥之格,如‘卷书坐东轩,有竹甚魁伟。清风过其中,戛戛鸣不已。写之以素琴,音节淡如水。不惜为人弹,临流须洗耳’;‘丛芦受风低,积潦得霜浅。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赵仲白所谓‘清于月白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当指此种言之。他作则多笔率气羸,虽尝受法于韩子苍,在江西宗派中,然与涪翁之崛峍,已绝不似,况老杜哉!所以得盛名者,或由剑南为其高足耳。评者谓其‘全集风骨高骞,蕴含深远,居涪翁、剑南间,未为蜂腰’,非笃论也。”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引《中兴诗话补遗》:“唐人诗,喜以两句道一事,曾茶山诗中,多用此体。如‘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若无三日雨,哪复一年秋’,‘似知重九日,故放两三花’,‘次第繙经集,呼儿理在亡’,‘又得清新句,如闻謦咳音’,‘如何万家县,不见一枝梅’。此格亦甚省力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五:“宋时江西宗派多主山谷,江湖诗派专主茶山。”翁方纲《七言律诗钞•凡例》:“南宋诸家,格高韵远,可上接香山,下开放翁者,其唯茶山乎?”


左宗棠主讲醴陵渌江书院。
姚椿应林则徐邀至湖北掌教荆南书院。
罗汝怀、邓瑶、欧阳泳拔贡生。
余治从李兆洛游。
魏源游淮安,访周济。
潘德舆、姚莹、毛岳生游扬州焦山,刻《焦山诗录》。
俞正燮客两湖总督林则徐幕,校订《海国纪闻》。
张际亮由豫之吴齐入都,梓其游山诗名《匡庐游草》。
丁晏编《山阳诗征》二十四卷成。
冯登府编《漫与二集》。
罗泽南著《常言》一卷。
刘文淇著《运河考》八卷、《扬州水道记》四卷。
邓廷桢著《说文双声叠韵谱》成,方东树等序之。
梁章鉅辑《论语集注旁证》二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
李富孙在家校勘《别下斋丛书》。
魏源在江都絮园序其所辑《明代食兵二政录》。
陶澍作《石琢堂墓志铭》、《赵琴士墓志铭》。
黄燮清撰传奇《玉台秋》。
公元1837年。
李彦章所编《苏亭小志》十卷得顾沅刻成。
胡培晕《研六堂文钞》十卷刊行。
祁韵士《西陲要略》四卷刊成。
英和刻所著《恩福堂笔记》二卷、《制义》一卷。
栖云野客编、饲鹤山人评点《七嬉》二卷有本年三昧堂刊本。
务本堂坊刊乙本《云合奇踪》。
黎庶昌(1837—1898)生。
尹湛纳希(1837—1892)生。
周馥(1837—1921)生。
丁树诚(1837—1902)生。
陈作霖(1837―1920)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