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周必大(1126—1204)生。

输入历史事件:

周必大(1126—1204)生。

公元1126年 本年
周必大(1126—1204)生。

楼钥《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追谥文忠周公神道碑》:“公讳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世为郑州管城县人……宣和中,祖为吉州通判,因家焉。……靖康元年,公生于郡治,幼孤,归信州外家。……绍兴二十二年,擢进士第,授左迪功郎徽州司户参军,改监行在和剂局门,以邻火罢。二十七年,中博学鸿词科,循左修职郎建康府府学教授。三十年,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称奏篇,谓他日可掌制。除秘书省正字,循左文林郎。三十一年,改左宣教郎,兼权国史院编修官。三十二年五月,除监察御史。六月孝宗即位,八月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有近作进来。’此眷注之始也。……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暂权给事中,兼权中书舍人。……以信州迁奉请祠,两任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四年,权发遣南剑州,未赴。六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执政奏拟秘书少监,上可之,仍令兼直学士院。会草晁公武扬州不允诏,御笔改定,公引故事乞罢,不许,兼国史院编修官。……赵丞相雄以中书舍人奉使贺金主生日,宗室伯摝为介,御札生辰使兼赉国书一封,理会受书,公立具草,有云:‘尊卑分定,或校等威;叔侄情亲,岂嫌坐起。’……皇太子临安尹,公既草制,因奏恐别无被受,欲依诏书体式降付东宫。兼权兵部侍郎。……除权吏部侍郎,仍兼直学士院,升同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八年,权中书舍人。……九年,除知建宁府,再辞不允,中道引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天下愈高之。淳熙元年,除右文殿修撰。(张)说罢,召还,除敷文阁待制侍讲。六月,兼权兵部侍郎。……八月,兼直学士院,上称公持重,不迎合,无附丽。除兵部侍郎,仍兼侍讲。进太上尊号诏草,上曰:‘此文难于言,而温纯典雅,无一字可议。’公奏:‘向者初上光尧之号,陈预议,庚寅之诏,亦出臣手。’上愕然曰:‘前诏亦卿所草耶?’兼太子詹事。……四年,除翰林学士。……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五月,除参知政事。……九月,除知枢密院事。……(编者注:十四年二月)丁亥,拜右丞相,寻兼提举国史院会要所、敕令所。……十六年正月己亥,拜左丞相。壬子,始因奏事,宣谕二府,旬日当内禅,又令公留身呈草诏,兼提举玉牒及监修日历。…。。。继而谏省有言,请益切,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言者不已,副端助之,遂以少保醴泉观使而归。……绍熙改元,判隆兴府,辞不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亲理郡政,不以简贵自居。……庆元元年,公于是年七十矣,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十月庚寅朔薨,年七十有九。……公在高宗朝,已擢台察,事孝宗最久,始皆以词章受知,可以平挹美官,而秉心不欺,遇事辄发,不复顾身,屡跲复奋,上久而深察其精忠。……公及丞相王公淮、参政钱公良臣,同为参枢,人谓三府为‘丙午坊’,公尝作诗,用文潞公同生丙午之韵。告老之后,犹引故等夷之齐年者,与生朝痛悔,用韵赋诗者数年。……以《文苑英华》《六一居士集》讹舛太甚,率同志者朱黄手校如老生书,锓板家塾,以惠学者。……公之文不待赞扬,微至题跋之语,考古证今,岁月先后,通彻明白,读者叹服。末为《三忠堂记》,谓欧阳文忠、杨忠襄、胡忠简皆郡人也,精确简严,几于绝笔。呜呼,一代风流,于焉尽矣。钥何足以铭公!铭曰:……”[思齐按: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一钱良臣:“良臣字友魏,华亭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朝拜参知政事,罢知镇江。”厉鹗《宋诗纪事》卷四七王淮:“淮字季海,金华人。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孝宗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事。薨赠少师,谥文定。”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益公省斋稿钞》中,载周必大《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会诗。今执政府凡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先在焉。前岁夏,某忝参预,连墙而居,适然齐年,时号“丙午坊”。次文公韵,简二公》:“文公八十会伊川,盛事于今有百年。岂意苍颜华发叟,亦陪黄阁紫枢仙。府居未至容连栋,班路前瞻愧比肩。丁丙连干支合德,君臣庆会岂虚传。”]


二十八日,顾陈垿卒,年七十。
沈德潜任礼部侍郎,入上书房辅导诸皇子。
全祖望返武林,修《宋儒学案》。
《皇清文颖》成书。
严遂成以《明史杂咏》寄示齐召南,召南序之。
十一日,冯敏昌(1747—1806)生。
十六日,赵由仪卒,年二十三。
尹会一视学江南。
晦日,英廉招周焯、陈皋、查为仁、查礼等集南溪送秋。
张锦芳(1747一1792)生。
乡试。
王昶应江宁乡试报罢后游宜兴。
夏秋间,厉鹗客扬州。
毗陵徐昆作《遁斋偶笔》。
十三日,陈景云卒,年七十八。
塞尔赫晋兵部侍郎,未及任而卒,年七十一。
全祖望与陈章话别于维扬,为序《宝甈集》。
沈德潜序王道《江湖闲吟》。
张映斗卒。
山东饥荒未已,郑燮随高斌放赈。
毕沅读书砚山书堂。
袁枚升迁未果,初得随园。
褚廷璋见王昶诗词,嘱昶族兄王鸣盛移书相赠。
吴泰来识王昶于秦淮。
胡天游馆王晋川第。
史震林赴淮安府学教授任。
全祖望有《偷儿弃余集》、《吴山消夏集》、《漫兴集》。
严遂成为吴爚文编定近四年所作诗,共辑六卷付梓。
沈德潜序《韩江雅集》。
黄之隽编定所著《痦堂集》六十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