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汪应辰(1119—1176)生。

输入历史事件:

汪应辰(1119—1176)生。

公元1119年 本年
汪应辰(1119—1176)生。

宋史卷三八七《汪应辰传》:“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及是特书中庸篇以赐。初名洋,与姓字若有语病,特改赐应辰。……授镇东军签判。……舍人胡寅行词曰:‘属者延见多士,问以治道,尔年未及冠,而能推明帝王躬行之本,无曲学阿世之态。’应辰少受之于喻樗,及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召为秘书省正字。是秦桧力主和议,王伦使还,金人欲以河南地归我,应辰上疏。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自是凡三主管崇道观,在隐约时,胸中浩然之气凛然不可屈。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通判袁州……丞相赵鼎死朱崖,扶丧过郡,应辰为文祭之曰:‘世公两登上宰,皆直艰危之时;一斥南荒,遂为生死之别。事已定于盖棺,恩特容于归骨。’吏付之火。其子借三兵以归,道出衢州。章杰为守,希桧意,指应辰为阿附,为死党,符移讯鞫,遍搜行橐,求祭文不可得。……通判静江府,逾期不得代,乃沿檄归省其母,继差通判广州。……江西运判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张)浚诗,言于朝,其词连带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狱既具,桧死,应辰幸而免。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出知婺州。……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侍讲。……应辰连乞补外,遂知福州。未几,升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在镇二年,会朝廷谋蜀帅,乃以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暨(吴)璘死,应辰遂摄宣抚之职,蜀道晏然。……冬,入觐,陛对,以畏天爱民为言。……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侍读。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应辰在朝多革弊事,贵人皆侧目。德寿宫方甃石池,以水银浮金凫鱼于上,上过之,高宗指示曰:‘水银正乏,此买之汪尚书家。’上怒曰:‘汪应辰力言朕置房廊与民争利,乃自贩水银邪?’应辰知之,力求去……上怪之,平江米纲至,有折阅,事上,连贬秩。力疾请祠,自是卧家不起矣。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告以造道之方。尝释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易》惩忿窒欲,《书》刚制于酒,惩窒、刚制皆克胜义,可不常省察乎?其义理之精如此。”


晋代之诗如张华、张载之属,均与士衡体近;然左思、刘琨、郭璞所作,浑雄壮丽,出于嗣宗。
晋人碑铭之文,如傅玄《江夏任君墓铭》、孙楚《牵招碑》、潘岳《杨使君碑》、潘尼《杨箫侯碑》、夏侯湛《平子碑》,均以汉作为楷模;然气清辞畅,则晋贤之特色,非惟孙绪、王导、郗鉴、庾亮、庾冰、褚褒诸碑已也。
晋代论文,其最为博大者,惟陆机《辨亡》《五等》,干宝《晋纪•总论》诸篇。
司马睿为晋王,作《改元大赦令》。
王导拜右军将军,迁骠骑将军,作《上疏请修学校》。
王敦迁征南大将军,作《上言父子生离服限》。
纪瞻任侍中。
贺循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改拜太常,作《颍川豫章庙主不毁议》《弟兄不合继位昭穆议》及《又议》《答尚书下太常祭祀所用乐名》《答尚书符问籍田应躬祠先农否》《遭难未葬入庙议》《丁潭为琅邪王裒终丧议》。
庾亮拜中书郎。
王廙任荆州刺史,作《白兔赋并序》。
丙寅,刘琨上表劝进。
温峤奉表南下劝进,时为左长史。
晋王司马睿作《报刘琨劝进令》《答刘琨等令》《讨石勒檄》。
荀组任司徒,作《议定父子生离哀制表》。
陶侃时任广州刺史。
丁潭作《上书求为琅邪王裒行终丧礼》,贺循作《丁潭为琅邪王裒终丧议》。
置史官,立太学。
刘琨任太尉。
戊戌,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干宝约在本年始撰《搜神记》。
葛洪撰写《抱朴子》。
张亢拜散骑侍郎。
孔衍补中书郎。
孙盛博学,善言名理。
庾阐为晋王司马睿所辟,未行。
梅赜上古文尚书。
丙辰,晋王司马睿作《答群臣上尊号令》,即皇帝位。
王导进骠骑大将军,作《请建立国史疏》《议复肉刑》《与贺循书论虞庙》《又与贺循书问即位告庙》《上疏论谥法》。
干宝始领国史。
庚午,司马绍被立为皇太子,向杜夷执经问艺,以孔衍为太子中庶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