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欧阳修散文名篇《泷冈阡表》作于本年。

输入历史事件:

欧阳修散文名篇《泷冈阡表》作于本年。

公元1070年 本年
欧阳修散文名篇《泷冈阡表》作于本年。

欧阳修父欧阳观卒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皇祐五年(1054)护母丧归葬吉州泷冈(今江西永丰县南)时,即作有《先君墓表》,未刻石。本年,欧阳修青州任上。《泷冈阡表》系就《先君墓表》精心修改而成。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辞、武侯《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靖节诗、韩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欧阳公《泷冈阡表》,皆所谓出于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归有光《欧阳文忠公文选》卷十:“顾锡畴曰:自家屋里文,亦只但写几句家常话,遂无一字不入情,无闲语不入妙,欧公集中之至文也。”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庐陵全集》:“善必归亲,仁人之心;褒崇祖先,孝子之思。篇中前幅表扬父母之孝节仁俭,善必归亲之意也;后幅详述膺封之隆宠,褒荣祖先之心也。仁人孝子之心,蔼然如见。”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六:“人之子欲显扬其亲,谁无此心哉?公幼孤,承画荻之教,至于遭时居显位,使其先世锡爵受封,可谓荣矣。然古今荣亲者亦多,而以文章传其令德,垂诸百世而不朽如公者,有几人哉?述父之孝与仁,即一二事而想其生平,所以享为善之报也。”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一四:“墓表请代作,与志铭同用于葬。曰,此常例也。今乃自为表于既葬六十年后,事属创见。’且其文尤不易作,何也?幼孤不能通知父之行状,必借母平日所言为据,多一曲折,一难也。人生大节,莫过廉孝仁厚数端,而母以初归既不逮姑,且妇职中馈,外言不入于阃,恶从知之?二难也。母卒已十数年,纵有平日之言,亦不知今日用以表墓,错综引入,不成片断,三难也。赠封祖考,实己之显亲扬名,咏叹语稍不斟酌归美,便涉自矜,四难也。是作开口便擒‘有待’二字,随接以太夫人教言。其‘有待’处,即决以乃翁素行,因以死后之贫验其脸,以思亲之久验其孝,以治狱之叹验其仁。或反跌,或正叙,琐琐曲尽,无不极其斡旋。中叙太夫人,将治家俭薄一节重发,而诸美自见。末叙历官赠封,以赞叹语结之。句句归美先德。且以自己功名,‘皆本于父母之垂裕,深得立言之体。此庐陵晚年用意合作也。”吕葆中《唐宋八家古文精选》:“《泷冈阡表》本为三朝锡命记述恩荣,而推本其所志,与他墓表不同,处处要关着自身。至其称美先德,只举一二事以概,其余更不多及。立言之体固各有所当也,否则或近乎略也矣。荆川《文编》评之曰‘变正’,谓其与他墓表不同耳。”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忠孝之文使人歌泣,余每读《出师表》《泷冈阡表》,未尝不涕涔涔下也。”姚鼐古文辞类纂四五:“方望溪曰:‘摲其繁复,则格愈高,义愈深,气愈充,神愈王。学者潜心于此,可知修辞之要。’”魏起泰《古文集宜》卷四:“孙月峰曰:不事藻饰,但就真意写出,而语语精绝,即闲语无不入妙。笔力浑劲,无痕迹可求。欧公文当以此为第一。倪稼咸曰:所志不过一二事,而先公之仁孝、太夫人之节俭皆足传矣。此立言之法也。至于赐爵受封,实由于归美先德,无一语自夸,尤见苦心结撰处。”


姚广孝入京供职。
朱同与友人范准在京会面。
董纪已萌归隐之思。
宋讷除国子祭酒。
诏官学岁贡生员入京受试。
戴良卒,年六十七。
曾鹤龄(1383—1441)生。
谢肃试才文渊阁。
张羽奉旨撰滁阳王庙碑。
董纪过松江南村访陶宗仪。
萧仪(1384—1423)生。
谢肃等将舟行适福建,为文祭海神及山川诸神。
颁科举取士式。
释妙声《东皋录》刊行。
王叔英作《送台州卫镇抚欧阳侯序》。
刘彦昺率诸生祷于孔子。
朱善以征至京。
王翰用《洪武正韵》作诗。
刘绩、唐愚士等谒苏伯衡会饮。
孙作复官。
吴伯宗卒。
袁凯与友人观灯。
征茶陵刘三吾入京供职。
开会试科取士。
黄子澄(?——1402)会试第一。
陈循(1385—1462)生。
谢肃登福建鼓山,为诗三首。
练子宁殿试中榜眼。
练子宁以诗送花纶归娶。
诏编类《尚书》作科举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