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涣(859—901)三十三岁。

输入历史事件:

王涣(859—901)三十三岁。

公元891年 正月
王涣(859—901)三十三岁。

进士及第唐诗纪事卷六六载,涣于“大顺二年侍郎裴贽下登第”。卢光济《唐故清海军……王府君墓志铭》亦云:“今司空致政闻喜裴公贽主贡籍之日,登俊造之科。”又记王涣“君适当游戏之年,已无所好弄,独于文学笔砚,乃天敕其性,才十余岁,其章句之妙,遽有老成人之风,遂稍稍布于名士之听。未数载,妍词丽唱,喧著缙绅,靡不相传,成诵在口,如非玄赋,与彼生知,信未可造次企拟也。既随计吏,自若闻人,贽执之初,声称藉甚,故凡所仰止者皆世之名士,朝之钜贤,俾成羽翰,迭用唱和……”《唐才子传•王涣传》称:“涣工诗,情极婉丽。尝为《惆怅诗》十三首(按疑为十二首之误),悉古佳人才子,深怀感怨者,以崔氏莺莺、汉武夫人、陈乐昌主、绿珠、张丽华、王明君,及苏武、刘、阮辈事成篇,哀伤媚妩。如:‘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飚风。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又,‘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王信画工’等,皆绝唱,喧炙士林。在晚唐诸人中,霄壤不侔矣。”又此诗之一云:“八蚕薄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之九云:“陈宫兴废事难期,三阁空余绿草基。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唐摭言:“大顺中,王涣左史拜考功员外,同年李德邻自右史拜小戎,赵光胤自补兖拜小仪,王拯自小版拜少勋。涣《首唱长句感恩上裴公》曰:‘青衿七十榜三年,逮礼含香次第迁。珠彩乍连星错落,桂花曾对月婵娟。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沈埋便倚天。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裴公答曰:‘谬持文柄得时贤,粉署清华次第迁。昔岁策名皆健笔,今朝称职并同年。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云岂后先。何事老来犹赋咏,欲将酬和永流传。’”涣以文学名家。涣,又误作焕。字文吉,一作群吉。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少好文,十余岁已有诗名。进士及第之明年,授秘书省校书郎。辟山南西道节度推官,授试太常协律郎。二年(893)授长安尉,充直学士。拜左拾遗,转右补阙。乾宁二年(895)迁起居郎。转司勋员外郎光化元年(898)官考功员外郎。天复元年(901)为吏部员外郎,复以检校考功郎中御史中丞充清海军节度掌书记,卒于路,年四十三。一说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九十,误。涣工诗能文,以气概文学自负。妍词丽唱,传诵人口,在晚唐诗人中颇知名。咏昭君等篇尤称绝唱。撰《燕南笔稿》十卷、《西府笔稿》三卷、《从知笔稿》五卷及辞赋三十篇、诗三百首、文二百篇,集已散佚。全唐诗存诗十四首。事迹见唐卢光济《唐故清海军节度掌书记太原王府君墓志铭》。(见岑仲勉《金石论丛》)


吕熊《女仙外史》已成。
十二日,汪沆(1704—1784)生。
二十二日,张宗楠(1704一1765)生。
二十二日,邵长蘅卒,年六十八。
二十四日,李棉卒,年五十八。
朱彝尊游江宁。
查慎行授编修。
黄叔琳晋翰林院侍讲。
翁照与沈德潜定交。
顾嗣立有《梧语轩集》三卷。
江日昇《台湾外记》(又名《台湾外志》、《赐国姓郑成功全传》)成书。
山东灾荒,谷贵民饥。
李振裕转礼部尚书。
宋永清任凤山县知县。
严虞惇归里门。
彭端淑始入萃龙山紫云寺读书,时年六岁。
章大来设教于清溪、白门之间,与方苞、朱师晦等相切劇为古学。
王心敬赴湖北,途经襄城,与刘青霞兄弟诸人结盟。
卢见曾补博士弟子员,时年十五岁。
王士禛《蚕尾续集》成书。
郑元庆《湖录》(《湖州府志》)成。
彭定求乙亥至本年诗为《南晌诗稿》十卷。
查慎行《直庐集》为本年正月至明年五月诗。
张榕端《兰樵归田稿》乃其本年致仕归里以后所作。
冷士嵋刻所著《江泠阁集》三十卷成,以书板存焦山。
朱彝尊《明诗综》一百卷刻成。
汪森编《粤西诗载》二十五卷刊行。
钱良择编《唐音审体》二十卷刊行。
杜诏、杜庭珠同编《中晚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采山亭刊行。
唐之凤《天香阁文集》八卷、《诗集》十卷、《词集》六卷附《碎玉合编》二卷刊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