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许浑(794—854?)卒,年六十。

输入历史事件:

许浑(794—854?)卒,年六十。

公元854年 十二月
许浑(794—854?)卒,年六十。

郡望安陆(今属湖北)。宰相许圉师之后。曾至夔州颍州,或为僚属,或为从事。又游幽州。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为某县尉。授当涂令,移摄太平令。以病免。又任润州司马,置丁卯桥村舍,人因称为“许丁卯”。至南海使府,历桂州兴州韶州等地。武宗会昌(841—846)末,北归。宣宗大中三年(849),守监察御史,以病乞归二大中七年,官虞部员外郎。寻出为郢州刺史,转睦州刺史,世亦称“许郢州”。有《丁卯集》二卷,又全唐文卷七六〇有《乌丝兰诗自序》一篇。闻一多《唐诗大系》许浑卒于本年,今从。《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俱谓许浑高宗宰相许圉师之后,此当为唐才子传之所本。《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并未列许浑,或《宰相世系表》偶有遗漏。杜牧《樊川集遗收诗补录》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实系许浑诗,夹注云:“某六代祖,国初赐宅在仁和里,寻已属官舍,今于履道坊赁宅居止。浑之六代祖即许圉师,与浑原籍洛阳之说合。”大概许浑诗句重复使用较多,明郎瑛撰七修类稿卷三十六诗文类“诗句重用”条云:“唐人许浑,常将己诗重用,此虽一病。夫岂不能再作,固欲如是耶?第可意句遂不复改耳,但有可用不可用处,自当慎之也。今录出数联以明之,庶便检阅,亦足使人易知也。如《京口寄友人》用‘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为颈联矣,至《郊园秋日寄洛中故人》,复用二句为颔联,皆寄人者也。又如《呈部少府巡涝》有‘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汉水伤稼》亦用此二句,皆因水也,此则可以同用。至于《送僧归桂州灵岩寺》云:‘楚客送僧归桂阳海门帆势极潇湘,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馨春思长。’他日《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亦用此四句,但以‘桂阳’易‘故乡’字。予以浙西复南去,恐不可用潇湘耶。至以‘蜂蜜’对‘香’,‘访戴’对‘依刘’处极多,似亦不切。若王湾《江南意》二联俱同,但易首尾,此即其可意句而不复改也。”浑工于诗,与杜牧张祜李频李远等人皆有唱和。时人及后人对其诗颇多推崇。全唐诗卷六九六韦庄《题许浑诗卷》:“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诗人主客图许浑为“瑰奇美丽主”之升堂者,并标举其“水声东注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何郎翠凤双飞去,三十六宫闻玉箫”、“经年未葬家人散,昨日因斋故吏来”、“垂钓有深意,望山多远情”等诗句。刘克庄称其诗“如天孙之织,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其警联快句,杂之元微之、刘梦得集中不能辨”(《后村诗话•新集》)。卷四)。唐才子传卷七许浑传:“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诗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徐献忠《唐诗品》称:“元和以后,专事声偶,文藻疏薄,而神气委靡,无足取者。许浑之在当时,独以精密俊丽见称。今观其集旨趣,物理研穷,意象天然秀出,不可变动。如‘湘潭


初五日,刘宝楠(1791—1855)生。
大考翰林,诗以“眼镜”为题,限“他”字五言八韵。
钱泳至金陵访袁枚。
赵怀玉过吴门,程世铨邀同顾至、顾广圻探梅西崦。
十四日,麟庆(1791—1846)生。
张问陶道经洛阳。
黄钺主徽州紫阳书院。
初一日,张问陶夜经骊山,作五律二章题临潼店壁。
十八日,李保泰跋赵翼《瓯北诗钞》。
王汝璧署宣化府同知。
赵翼游庐山。
公元179 1年。
初七日,刘大观携诗访袁枚。
十四日,翁心存(179 1—1862)生。
二十日,董祐诚(1791—1823)生。
张问陶在成都留二十日,旋归遂宁。
孙星衍升刑部江苏司员外郎,以避本省调办直隶司。
鳌图调宰长洲。
二十一日,纪昀自序《如是我闻》四卷。
张问陶复往成都,九月归。
程瑶田自嘉定乞假还歙。
沈起凤《谐铎》十二卷刊行。
周永年卒,年六十二。
钱泳应绍兴知府李亨特之聘修郡志。
初五日,季芝昌(1791—1 861)生。
初六日,钱泰吉(1791—1863)生。
洪亮吉充石经馆收掌及详覆官。
张问陶又赴成都,在成都度岁。
陈树基自序《西湖拾遗》。
二十七日,达受(1791—1858)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