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吕温卒于衡州,年四十。

输入历史事件:

吕温卒于衡州,年四十。

公元811年 八月
吕温卒于衡州,年四十。

十月,吕丧至江陵,葬于江陵之野。全唐文卷六二五至六三一编其文为七卷,唐文拾遗卷二七录其文二篇。全唐诗卷三七○、卷三七一编其诗为二卷。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云:“和叔年少遇君,而卒以谪似贾生,能明王道似荀卿,故余所先后视二书,断自《人文化成论》《诸葛武侯庙记》为上篇,其他咸有为而为之。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旧唐书卷一三七《吕温传》:“温天才俊拔,文采赡逸,为时流柳宗元刘禹锡所称。……温文体富艳,有丘明、班固之风,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有文集十卷。”新唐书卷一六○《吕温传》:“温藻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香祖笔记卷五:“温于诗非所长,赞、颂等时有奇逸之气,如史所称《凌烟阁功臣赞》《张始兴画像赞》及集中《三受降城》《古东周城》《望思台》《成皋》诸碑铭,皆有可传者,惟《武侯庙记》持论颇谬,同时刘禹锡柳宗元亟称之。”载酒园诗话又编:“温诗不及刘、柳,气亦劲重苍厚。”《唐诗品》:“衡州早擅宏词,富于摛藻,《由鹿》诸赋,命意修远,虽拘于时制,稍落近语,要亦升堂之客也。五言律亦多绮拔,惜其内有乏思,外有遗象,不能自振其余波耳。”《四库提要》卷一五○:“温亦八司马之党,当王叔文败时,以使吐蕃幸免。其人品本不纯粹,而学《春秋》陆淳,学文章于梁肃,则授受颇有渊源。集中如《与族兄皋书》,深有得于六经之旨;《送薛天信归临晋序》,洞见文字之原;《裴氏海昏集序》,论诗亦殊精邃;《古东周城铭》,能明君臣之义,以纠左氏之失;其《思子台铭序》,谓遇一物可以正训于世者,秉笔之士,未尝阙焉,其文章之本可见矣。惟《代尹仆射度女为尼表》,可以不存。而《武侯庙记》,以为有才而无识,尤好为高论,失之谬妄,分别观之可矣。”越缦堂读书记(五)“集部别集类”:“和叔之文,当时拟之左丘、班固,诚非其论。然根柢深厚,自不在同时刘梦得、张文昌之下。其文如《三受降城铭》《古东周城铭》《成皋铭》《酹王景略文》《凌烟阁勋臣颂》《狄梁公传赞》《张荆州画像赞》,置之韩、柳集中,亦为高作。其他书表,多有可观,议论亦甚平正。以此见八司马中固多君子,其气势格律,皆出于学问,自非元宾辈所可及也。”【功臣恕死议】《古文渊鉴》卷三八:“康熙评:逐段议论,皆以两意互发,字字深峭,气体亦遒上不群。又陈子龙评:八议之典,自古有之,而不著之丹书铁券者,良有意也。”【张荆州画赞】《古文渊鉴》卷三八:“康熙评:义本严正,词复奇宕,精理内含,声光外射。”《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四:“光明瑰玮,实能写出荆州胸次,即以为自己写照。大家诗文,皆有己在也。”


邹阳被梁孝王待为上客;使赍千金,设法求人以解罪;尊齐人王先生之计,入长安,游说王皇后兄王长君,使为刘武说情,梁王事果不治。
辕固约七十六岁,为清河王刘乘太傅。
东方朔十五岁,学击剑。
司马相如二十八岁,作《子虚之赋》。
东方朔十六岁,学《诗经》《尚书》诵二十二万言。
韩婴为常山王刘舜太傅。
司马迁生(前145?—前86?)。
梁孝王刘武卒,年约四十三(前186?—前144)。
相如归乡,家贫,以与临邛令王吉善,遂往舍临邛都亭。
枚乘归淮阴;小妻及子不肯随归。
枚皋得父枚乘赐数千钱,随母留在梁国,时年十六岁。
朱买臣约四十岁,家贫,担薪行卖且诵书;其妻羞,求去。
司马相如三十一岁,客临邛富人卓王孙舍,作《琴歌》,以挑其女卓文君;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二人相携驰归成都。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枚皋十七岁,上书梁共王,召为郎。
司马相如三十二岁,成都家徒四壁,以鹔鹴裘易酒;卓文君贫而不乐,携司马相如复往临邛,文君当垆卖酒,相如身著犊鼻裈杂作;卓王孙无奈给钱。
司马相如携卓文君复归成都,买田置宅,为富人;久耽于色,消渴疾发,乃作《美人赋》刺己。
汉景帝崩,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枚皋十九岁,以罪亡至长安。
苏武约于此年生(前141?—前60)。
汉武帝建元元年至汉武帝后元二年(前14O—前87)共54年。
•引 言•。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第四十五》:“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鹜。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武帝谓“可”。
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拜江都王刘非相。
严助亦以贤良对策;擢中大夫。
公孙弘以贤良征为博士。
东方朔公车上书,以三千奏牍自荐,武帝读之二月,伟之,令待诏公车。
枚乘应征,乘安车蒲轮赴京师,以年老,道死,年约七十(前209—前140)。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