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戎昱在虔州刺史任,约本年前后卒。

输入历史事件:

戎昱在虔州刺史任,约本年前后卒。

公元796年 本年
戎昱虔州刺史任,约本年前后卒。

全唐诗卷二七○编其诗一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四补一首又二句,《续拾》卷一九补缺一首。全唐文卷六一九录其文一篇。唐才子传卷三:“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沧浪诗话“诗评”:“戎昱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唐音癸签》卷二六:“大历才子及接开、宝诸公相倡和者,未可缕指,钱起司空之于王维戎昱之于杜甫,其尤著者。”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云:“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唐诗品》:“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声,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刘云份《中晚唐十三集》(明末刊本)《戎昱诗序》:“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大历诗略》:“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升庵集》卷五七“劣唐诗”:“学诗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如薛逢戎昱,乃盛唐之晚唐。”载酒园诗话又编:“升庵不满于戎,余观其集,惟《赠岑郎中》‘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真鄙陋耳。好诗尚多,即如升庵所称《霁雪》诗,亦甚佳。又《过商山作》‘雨暗商山过客稀,路旁孤店闭柴扉……’,深肖山僻之景。又《古意》曰‘女伴朝来说……’,宛然如见伍举乱荆,廉颇去赵,真使逋臣羁客闻之泣下。《采莲曲》曰‘虽听采莲曲……’,此诗殊有波明妆靓之致。”《三唐诗品》:“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蒨骨清言,达情婉至。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姿,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诗学渊源卷八:“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乐府尤从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咏史】说诗晬语卷下:“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戎昱《和蕃》云‘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亦议论之佳者。”《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冯班评:名篇。亦是议论耳。气味自然不同。意气激昂,不专作板论,所以为唐人。查慎行评:与崔涂《过昭君宅》寄慨略同。五、六太浅。无名氏评:此事固为一时将相之羞。然刘敬作俑,尤当首诛。纪昀评:太直太尽,殊乖一唱三叹之旨。”《唐诗镜》卷三四:“三、四怨而理。此言有裨国计,殆不徒作。”《唐诗别裁集》卷一一:“议论正大。”【闺情】《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一:“纪昀评:不失忠厚悱恻之旨。惟气格稍薄,则时代之限耳。”《唐诗快》卷九:“二诗(《古意》《闺情》)意一反一正,正宜合看。有前首之悲,方有后首之喜,若倒置则不佳。”


阳虎奔齐,孔子于是年始仕,任鲁中都宰,卓有政绩。
孔子弟子冉鲁、曹卹、伯虔、颜高、叔仲会约生于此年。
孔子与弟子子张、子贡、子游等论周礼。
《礼记·仲尼燕居》约成篇于此年或稍后。
孔子任鲁小司空,又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相鲁侯。
晏婴约卒于此年。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国人诵之。
孔子弟子公孙龙约生于此年。
春,季桓子受齐女乐,与鲁定公殆于政事。
卫人端木赐从孔子游,孔子与之论《易》,诵之,言《损》《益》之道,以戒门弟子。
卫灵公礼遇孔子,既而信谗而疑之。
十月,仲尼去卫适陈,困于匡,复返卫。
夫差伐越,勾践起师迎战,文种谏越王约辞以行成于吴。
越大夫诸稽郧陈婉约之辞,求成于吴。
春,邾隐公朝鲁,子贡往观礼,且言鲁定公将卒。
五月,鲁定公卒,哀公立。
春,吴败越,勾践求和,伍员征引俗谚、口述古史以谏夫差。
秋,楚子西预言吴王夫差必败。
孔子在卫,卫灵公不用,欲西适晋,因故如曹适宋,过郑,取道之陈。
八月,晋赵鞅誓师,作誓辞。
赵鞅欲纳卫大子蒯聩,临战,蒯聩为祷辞,祷于祖。
五月,鲁祖庙失火,孔子弟子南宫敬叔谋救之。
孔子论楛矢之来历以答陈闵公。
秋,季孙斯临终,嘱其子季孙肥相鲁以后必召孔子从鲁政,季孙肥不听,而召冉求。
鲁正卿季孙肥(康子)求教于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敬姜答以“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子夏闻而赞之。
越大夫范蠡对勾践之问。
敬姜论劳逸。
十月,齐群公子出奔,莱人作歌以哀群公子失所。
[按,杜预《注》:“师,众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