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梁肃为翰林学士,作《述初赋》,十六日卒,年四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梁肃为翰林学士,作《述初赋》,十六日卒,年四十一。

公元793年 十一月
梁肃为翰林学士,作《述初赋》,十六日卒,年四十一。

《唐文粹》卷九二崔恭《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云:“而公早从释氏,义理生知,结意为文,志在于此。……若夫明是非,探得失,乃作《西伯称王议》;宗道德,美功成,作《磻溪铭》《四皓赞》《钓台碑》《圯桥碑》;絜当世,激清风,作《先贤赞》《独孤常州集序》《观讲论语序》;美艺文,善章句,作《李补阙集序》《隐士李君遗文序》;备教化,彰讽咏,作《中书侍郎赠太子太傅李公集序》《开国公包君集序》;总名实,树遗风,作《常州独孤公遗爱颂》《太常卿常山郡开国公崔公神道碑》;恶戎丑,思康济,作《兵箴》;叙宗系,思祖德,作《述初赋》;病流滥,悦故居,作过《旧园赋》;明大道,宗有德,作《受命宝赋》。其余言志导情,记会叙别,总存诸集录。归根复命,一以贯之,作《心应铭》;住一乘,明法体,作《三如来画赞》;知法要,识权实,作《天台山禅林寺碑》;达教源,周境智,作《荆溪大师碑》。大教之所由,佛之盖尽于此矣。若以神道设教,化源旁济,作《泗州开元寺僧伽和尚塔铭》;言僧事,齐律仪,作《过海和尚碑铭》《幽公碑铭》。释氏制作,无以抗敌,大法将灭,人鲜知之。唱和之者或寡矣。故公之文章,粹美深远,无人能到。此事可以俟于知音,不可与薄俗者同世而论也。”《文苑英华》卷九四四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其升于朝,无激吁以直已,无逶迤以曲从,不争逐以务进,不比周以为党。退则澹然而居于一室,傲遗乎万物,贯极乎六籍,旁罗乎百氏,考太史公之实录,又考老庄道家之言,皆睹其奥而观其妙,立德玩词以为文,其所论载讽咏,发于春秋,协于谟训,大雅之疏达而信,颂之宽静形焉,博约而深厚,优游而广大,具三百之遗。有文集三十卷,为学者之师式。”旧唐书卷一六○《韩愈传》:“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容斋随笔“四笔”卷五:“梁肃及惨,皆为后进领袖,一时龙门,惜其位不通显也,岂非汲引善士,为当国者所忌乎。”赵秉文《答李天英书》:“梁肃裴休晁迥、张无,尽名理之文也,吾师之。”《古文雅正》卷四:“柳冕李翰,笔颇疏快,而气力尚薄。独孤及梁肃等,自以为作手,终有愧于古也。如叙人文集,必摘其某篇佳者,而列之序中,各下评语,此最是中唐习气,韩、柳兴,始大复古。”全唐文卷五一七至卷五二二录其文六卷。【代太常苏端驳杨绾谥议】康熙《古文渊鉴》卷三四:“义以典而能确,词以恕而能公。持此核人,可以论世而不爽矣。”【补阙李君前集序】《古文渊鉴》卷三四:“文章有王霸之分,立论恢奇,前此未有。”


伯克作壶铭,记七月乙未受白太师赏赐。
番匊生作壶铭,记其十月乙卯为孟妃姜作器。
瞏作盘铭,记其五月庚寅受厉王册命。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有“谏厉王不可专利”之文。
融攸从作鼎铭,记其三月壬辰讼攸卫牧于王并使攸卫牧誓盟事。
晋侯苏受王命征伐,战果显著,得王赏赐,作晋侯苏钟铭,记事细致而有层次,代表了未经后人修改的西周记叙文的文风。
伯宽父作盨铭,记其八月辛卯作盨。
召穆公谏厉王弭谤,文中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卓越见解。
芮良夫谏厉王无道,戒执政者当导王于正而作《芮良夫》。
诸侯刺王暴虐无亲,不欲朝王而作《菀柳》。
凡伯作《板》之诗以刺厉王。
厉王无道,无纲纪文章,召穆公作《荡》,伤周室大坏。
善夫山作鼎铭,记正月庚戌受周王册命。
厉王出奔于彘。
邵公以其子代太子靖死。
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告病刺乱而作《大东》。
芮良夫作《桑柔》,伤厉王贪暴而造成国家的灾难。
玁狁侵犯京师,武公命多友率部追逐,多有俘获而得武公赏赐,多友作鼎铭以记其事。
因夨、散之间有土地之争而区画疆界、盟誓定约,散氏作盘铭以记其之。
共和摄位改元,号曰共和。
晋靖侯卒,釐侯立。
楚熊勇卒,熊严立。
蔡武侯卒,夷侯立。
曹夷伯卒,幽伯立。
陈幽公卒,釐公立。
宋釐公卒,惠公立。
厉王死于彘,子宣王立。
楚熊霜立。
流民自述辛劳而作《鸿雁》。
召穆公和乐宗室,抚慰公侯世卿而作《常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