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耿湋本年或稍后卒。

输入历史事件:

耿湋本年或稍后卒。

公元787年 本年
耿湋本年或稍后卒。

全唐诗卷二六八至卷二六九编其诗为二卷,卷七八八、七八九补其所预联句五首,卷八八三补一首。唐诗纪事卷三○:“湋,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诗有‘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世多传之。”唐才子传卷四:“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瀛奎律髓汇评》,卷二:“湋,大历中左拾遗,诗平正。”《唐音癸签》卷七:“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唐诗品》:“湋诗不深琢削,而格调自胜;不加绘饰,而词旨自华。古诗数篇,颇近魏晋。要之,生有高性而寡夙学者也。然当世学子,虽复径思远诣,固当心灵相下。”载酒园诗话又编:“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写细碎之事,故钟、谭表章皆当,无失入者。至其所遗,如‘暮雪余春冷,寒灯续昼明’,深肖山寺。‘几度曾相梦,何时定得书’,酷似怀人之绪。《沙雁》篇尤有寄托,中联云‘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读之令人凄然。”《大历诗略》:“耿拾遗诗意境稍平,音响渐细,而说情透漏,尚不减卢允言诸子。”《三唐诗品》:“其源处孟浩然刘长卿,淡霭秋水。‘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则发端神远,虽犹常语,自足缘情。《发南康》一首,乃大似小谢。”诗学渊源卷八:“其诗独取自然,不深琢削,而风格自高于诸子。”【早朝】《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冯舒评:“较岑、杜,次联便觉寒俭。”陆贻典评:“三、四佳句也,然较之嘉州工部,便觉气象寒俭。”又云:“落句好,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一列。”何焯评:“尚未入朝,故只叙‘早’字。题无大明宫字样,不得执贾、杜、王、岑讥其寒俭也。”又云:“末二句钩勒甚清。”纪昀评:“后四句颇有晏朝之讽,非写景也。”许印芳评:“妙在浑含不露。”无名氏评:“清映无蒙气。”《葚原说诗》卷一:“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横,一多必一少,此类可以递推。如耿湋‘冒寒人语少,乘月烟来稀’,‘稀’、‘少’合掌。”【春日即事二首】《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方回评:“荆公选唐诗,不取此首,岂谓三、四浅近?然实近人情。孟浩然‘多病故人疏’,尤有气耳。‘沽来’、‘读了’等字格卑。”冯班评:“取舍正不在此。”纪昀评:“浅近之语,有不近人情者。杜旬鹤‘势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句,何尝非实语乎?”又云:“谓格卑,此论却是。”《唐诗别裁集》卷一一:“三、四语当时传诵。”《诗境浅说》乙编:“‘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此慨世情凉薄而发,虽阅透人心,而语太说尽,不如戴叔伦‘客久见人心’五字,语极蕴藉。”【入塞曲】《瀛奎律髓汇评》卷三○方回评:“将帅富贵如此,千百人无一人也。”冯班评:“宋人除‘西昆’外,不能道只字。”冯舒评:“宋人动手不得。”又云:“‘楼上’句用平原事妙。”又云:“结二韵用意。”查慎行评:“三、四生而劲。”纪昀评:“第三句‘销’字费解,第七句‘姝姬’二字生。”《大历诗略》卷四:“三、四壮健,落句有韵味,见身分。”【秋日】《唐风定》卷二○:“得摩诘辋川意。”《而庵说唐诗》卷九:“前二句,是巷无居人;后二句,是空谷足音。睹此秋日,能无离索之感。”养一斋诗话卷一:“《唐人万首绝句》,其原本不为不富,渔洋之选,每遗佳作。随意简出,如……耿湋‘返照入闾巷’,……皆天下之奇作,而悉屏不登,何也。”《诗境浅说》续编:“往者麦秀之歌,黍离之什,乃采厥遗民,过旧京而凭吊,宜其音之衰以思也。作者于千载下,望古遥集,百忧齐来。诗言夕阳深巷之中,抑郁更共谁语?乃出游以泻忧。但见古道荒凉,寂无人迹,往日之楚存凡丧,项灭刘兴,以及钟鸣鼎食之家,璧月琼枝之地,都付与水逝云飞,所余残状,唯千黍高低,在西风落照中,动摇空翠,可胜叹耶。”


曹丕随父南征,作《述征赋》。
曹丕作《神女赋》。
陈琳作《神女赋》。
杨修作《神女赋》。
王粲作《神女赋》。
应玚作《神女赋》。
曹植从父南征。
王朗为丞相军师祭酒,随曹操南征。
徐干从曹操南征,作《序征赋》《嘉梦赋》。
阮瑀作《为魏武与刘备书》《纪征赋》。
路粹受曹操所使,诬告孔融大逆不道,应予重诛。
孔融被杀,年五十六(153—208)。
孔融刑前作《临终诗》。
孔融幼子幼女临危不惧,延颈就刑。
曹操作《宣示孔融罪状令》。
王粲等劝说刘表子刘琮投降曹操。
曹操至新野,收降刘琮,进军江陵,作《下荆州书》《表刘琮令》。
王粲降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奉觞谀颂曹操。
王粲随曹操军过当阳麦城,登楼有感,作《登楼赋》。
刘桢从曹操至江陵,作《遂志赋》。
曹操召见邯郸淳。
曹操收用杜夔,令其创制雅乐。
曹操自江陵顺江下,过巴丘,作《又与荀彧书(追惜奉孝)》。
曹操至赤壁,作《与孙权书》;与周瑜、刘备战于赤壁,不利。
张纮劝止孙权率轻骑突敌。
张昭奉命攻九江当涂,不克。
蒋济献计保合肥。
阮瑀从征,作《苦雨诗》。
士燮七十二岁,受汉玺书,拜绥南中郎将,董都七郡;士燮遣使奉贡诣京,又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许靖约五十七岁,或于此年为广汉太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