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李端约本年前后卒。

输入历史事件:

李端约本年前后卒。

公元785年 本年
李端约本年前后卒。

卫象有诗《伤李端》全唐诗卷二八四至二八六编其诗为三卷,《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八补四句。《唐诗品》:“李生养望未隆,含声亟发,词华既艳,节调亦谐。今观郑都尉二首,回驾时髦,绰有风人之意,始疑终信,无怪人然。其在大历诸子,置列最微,数分亦薄,而声望遽华,几与允相并,虽坎凜江外,亦复慕于中朝矣。”《唐音癸签》卷七:“李司马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诗源辩体》卷二一:“中唐李端五言律,尚可继皇甫诸君。……七言律,端如‘青青都尉’……句法音调,亦入晚唐。”载酒园诗话又编:“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如‘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何其多姿也。又《九日赠司空曙》‘我有惆怅辞,待君醉时说。长安逢九日,难与菊花别。摘却正开花,暂言花未发’,此与王建《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同一弄姿生色。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李诗自有正大而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最为警策。”《近体秋阳》:“中唐自刘、钱主风会,专务闲雅,不理奇杰出,不咨高深,漠漠数十年。二皇甫差强人意,然诗不多。至端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过宋州》,奇逸高空,一时绝调,七言尤妙。庶几司空得相与颉颃,顾至于七言,则又远不逮是矣。”《大历诗略》:“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上。”《唐诗笺注》:“李端写境极清幽,而意味却少。”《升庵集》卷五五“李端古别离诗”云:“此诗端集不载,古乐府有之,然题曰二首,非也,本一首耳。其诗真景实情,婉转惆怅,求之徐、庾之间且罕,况晚唐乎?大历以后,五言古诗可选者,惟端此篇与刘禹锡《捣衣曲》陆龟蒙‘茱萸匣中镜’、温飞卿‘悠悠复悠悠’四首耳。”《诗薮》内篇卷二:“世多谓唐无五言古。笃而论之,才非魏、晋之下,而调杂梁、陈之际,截长补短,盖宋、齐之政耳。如……李端‘洞庭’,……皆六朝之妙诣,两汉之余波也。杨用修谓中唐后无古诗,惟李端‘水国叶黄时’、温庭筠‘昨日下西洲’,及刘禹锡陆龟蒙四首。然温、李所得,六朝余绪耳,刘、陆更远。”《唐诗镜》卷三二:“风味绝近何逊。”《龙性堂诗话》初集:“古乐府《西洲曲》,唐人李端《古别离》格调祖之,而语意尤妙。”《掇锻录》:“古人于事之不能已于言者,则托之歌诗,于歌诗不能达吾意者,则喻以古事。于是用事遂有正用、侧用、虚用、实用之妙。……李端《寻太白道士》云:‘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此正用也。细心体认,得其一端,已足名家,学之不已,何患不抗行古人耶。”【拜新月】《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五绝”周敬曰:“有古意,闺情中幽细者。”江若镜曰:“含不尽之态于十字之中,可谓善说情景者。”郭彦深曰:“语语幽沉,末句无紧要,自好。”《唐诗镜》卷三二:“有古意。”《唐风定》卷二○:“六朝乐府妙境。”《唐诗摘抄》卷二:“‘北风’二字老甚。风吹裙带,有悄悄冥冥之意,此句要从旁人看出,才有景。若直说出所语何事,便是钝汉矣。”《词谱》卷一:“此即唐仄韵五言绝句而语气微拗,填此词者,其平仄当从之。”围炉诗话卷三:“句中不得有可去之字。如李端之‘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即便’有一字可去。”《唐诗别裁集》卷一九:“对月诉情,人自不闻语也。近《子夜歌》。”【听筝】《唐风定》卷二○:“新意了不尖细,后人不及者,以非尖细则不得新也。”《而庵说唐诗》卷九:“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忒细?”《唐诗别裁集》卷一九:“吴绥眉因病致妍,语妙。”《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能曲写女儿心事。银筝玉手,相映生辉,尚恐未当周郎之意,乃误拂冰弦,以期一顾。夫梅辦偶飞,点额效寿阳之饰;柳腰争细,息肌服楚女之丸。希宠取怜,大率类此,独因病妍以贡媚也。”


甲寅(二十八日),吕公著编《仁宗御集》成一百卷以进,上御延和殿,服靴袍观之,两府皆侍。
苏庠(1065—1147)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欧阳修《昼锦堂记》、欧阳修《祭王深父文》、曾巩《王深父文集序》、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王安石《祭王回深父文》、王安石《上富相公书》、王安石《上宋相公书》。
诗:欧阳修《秋阴》、欧阳修《秋怀》、欧阳修《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欧阳修《寄渭州王仲仪龙图》、欧阳修《崇政殿试贤良晚归》、欧阳修《闻颍州通判国博与知郡学士唱和颇多因以奉寄知郡陆经通判杨褒》、欧阳修《定力院七叶木》、欧阳修《初寒》、苏洵《九日和韩魏公》、王安石《乙巳九月登冶城作》、王安石《句容道中》、张先《次韵蔡君谟侍郎寒食西湖》、张先《次韵清明日西湖》、张先《九月望日同君谟侍郎泛西湖夜饮》、苏轼《入馆》、苏轼《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苏辙《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坼司》、苏辙《中秋夜八绝》、苏辙《次韵王临太傅马上》、苏辙《送张唐英监阆州税》、苏辙《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苏辙《送道士杨见素南游》、苏辙《中秋夜八绝》、苏辙《次韵王临太博马上》、苏辙《次韵王君贶尚书会六同年》。
壬申(十七日),翰林学士、给事中、知制诰范镇为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癸酉(十八日),契丹改国曰大辽。
十九日,韦骧作《花溪唱和集后序》。
辛巳(二十六日),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知徐州张方平为翰林学士承旨。
乙酉朔(一日),殿中丞苏轼直史馆。
甲申朔(一日),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孙沔卒,71岁。
著有:《孙沔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七》)。
司马光始编撰《资治通鉴》。
辛丑(十八日),命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
十八日,司空致仕郑国公宋庠卒,71岁。
著有:《国语补音》三卷(《宋史•艺文志一》)、《纪年通谱》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二》)、《尊号录》一卷(《宋史•艺文志二》)、《缇巾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操缦集》六卷(《宋史•艺文志七》)、《宋元宪集》四十四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 《掖垣丛志》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职官类》)。
荆湖之间,国朝以来,安州为望郡,名公钜卿相继而出,元宪、景文宋公伯仲,则其杰也。
《宋元宪集》四十卷,宋宋庠撰。
著录:郑樵《通志•艺文略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箓竹堂书目》卷三、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四库提要》卷一五二。
唯本朝承五季之后,诗人犹有唐末之遗风。
二十五日,苏洵卒,58岁。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著有:《洪范图论》一卷(《宋史•艺文志一》)、《嘉祐谥法》三卷(《宋史•艺文志一》)、《苏氏族谱》一卷(《宋史•艺文志三》)、《嘉祐集》十五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别集》五卷(《宋史•艺文志七》)。
老苏晚年文字,多用欧阳公婉转之态。
明允晚而始向学,且僻处西裔,五师友之渊源与琢劘之助,以故于六经鸡肋耳。
苏文公崛起蜀,徼其学,本申、韩,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孟轲、及《战国策》诸家,不敢遽谓得古六艺者之遗。
《嘉祐集》十六卷,宋苏洵撰。
著录:郑樵《通志•艺文略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五、《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箓竹堂书目》卷三、《赵定宇书目》、高儒《百川书志》卷一二、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孙能传等《内阁藏书目录》卷三、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三、汪士钟《艺芸书舍宋本书目》、《天禄琳琅书目》卷一〇、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七、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卷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〇、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宋绍兴四年吴炎刻本、明嘉靖十一年太原府刻本、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明天启元年刊本、明崇祯十年仁和黄氏贲堂刻本、明崇祯十六年黄灿等重编本、清康熙三十七邵仁泓安乐居刻本、清康熙间蔡士英修补《三苏全集》本、清道光间三苏祠刻本。
枢密副使、礼部侍郎胡宿累乞致仕,庚戌(二十七日),罢为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