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李冶(季兰)因曾上诗朱泚,被杀。

输入历史事件:

李冶(季兰)因曾上诗朱泚,被杀。

公元784年 七月
李冶(季兰)因曾上诗朱泚,被杀。

奉天录卷一:“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全唐诗卷八○五收其诗一六首又八句,卷八八八补二首。中兴间气集卷下选其诗六首,评云:“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唐才子传卷八:“中间如李季兰、鱼玄机,皆跃出方外,修清净之教,陶写幽怀,留连光景,逍遥闲暇之功,无非云水之念。与名儒比隆,珠往琼复。然浮艳委托之心,终不能尽,白璧微瑕,惟在此耳。”唐诗纪事卷七八:“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唐音癸签》评汇四:“李冶鱼玄机薛涛,女德正同。李‘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及《听琴》一歌,并大历正音。”诗筏:“唐诗大振,妇女奴仆,无不知诗,远及外域,亦喜吟咏。妇女则李季兰有诗豪之誉,薛涛有校书之称。鱼玄机、徐月英各著诗集,非烟、崔仲容并骋俪词,然桑、濮之音耳。”《四库提要》卷一八六:“冶诗以五言擅长,如《寄校书七兄诗》《送韩揆之江西诗》《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其风格又远在涛上,未可以篇什之少弃之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嘉庆五年双桂堂刻本):“唐女道士诗,当以李冶为第一,(鱼玄)机不能及也。”【寄校书七兄】《诗薮》内编卷四评云:“‘远水浮仙棹’二语,幽闲和适,孟浩然莫能过,宁可以妇人童子忽之。”《唐诗评选》卷三:“李冶《寄校书七兄》,托意远,神情密,平缓而有沉酣之趣。班、蔡以后,惟此为足当诗,鲍令晖、沈满愿犹妆阁物耳。”《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五律下”周敬曰:“五、六用事人化。”唐汝询曰:“三、四不必对偶,神韵自逸。”吴山民曰:“何物女子,有此词意两至语。”周珽曰:“前四句叙阔别之情,因其淹留,想及寂寥也。后四句致怀念之殷,冀其使便,无忘裁答也。按:季兰与刘文房联社乌程,故有此寄。末盖以明远之妹自居也。又二诗前联俱不对,简明、轻捷。”钟惺《名媛诗归》(民国排印本)卷一一:“声律高亮,即用虚字,亦自得力,此全在有厚气耳。用事不肤不浅,自然情致,只‘远水’、‘寒星’,略涉意便妙。”《唐风定》卷一二:“工炼造极,绝无追琢之迹。”《唐诗快》卷七:“竟是词坛老手。”《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五律凡例”:“闺阁之诗,不能与士大夫争胜,以其学力终浅也。独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比同时所称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等句,殆有过无不及。中兴高步,若准周才之例,吾必以作者与焉。”小清华园诗谈卷下:“诗之天然成韵者,如……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之类是也。”《唐诗别裁集》卷一二:“不求深邃,自足雅音。”【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名媛诗归》卷一一评云:“清滴转变,亦不必委曲艰深。观其情生气动,想见流美之度。”《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七古下”:“蒋一梅曰:言言来自题外,言言说向题上,大是神王。中行曰:情思好。周珽曰:首尾照应有情,状曲声如画,词格流畅老练,真是天花乱坠。”《唐诗快》卷七:“此诗似幽而实壮,颇无脂粉习气。”【相思怨】《名媛诗归》卷一一论云:“直语能转,便生出情来。此全从灵气排宕耳。”《唐诗快》卷五:“天下有相思之女道士乎?又:此女冠之弹相思曲,亦任夫人之书相思字耳。但幸而书遇好风,则心与字俱圆,不幸而曲怨满目,则肠与弦俱断。相思海中苦乐固天渊耶?”


春暮,胡思敬出京。
十日戊寅,颁布新内阁官制。
康有为(1858—1927)著《戊戌奏稿》印行。
二十一日戊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
金蓉镜(1856—1930)自湖南任归家。
袁世凯与其宾客闵尔昌等在漳德唱和。
初一(6月26)日,《南社丛刻》第四集出版。
初一日,薛绍徽(1866—1911)病卒,年四十六。
十七日,梁鼎芬、黄节、姚筠、李启隆、沈泽棠、吴道镕、汪兆铨、温肃等人在广州南园抗风轩重开后南园诗社。
二十五日,王蕴章《碧血花》刊于《小说月报》增刊本。
二十五(9月27日),南社第五次雅集于上海愚园。
陈洵得梁鼎芬延誉,名始起。
约在本月(8月),柳亚子作《胡寄尘诗序》,指斥同光体元老。
王先谦七十生辰,瞿鸿禨等以文诗寿之。
十九日癸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王闿运(1833—1916)写《四岳诗》一卷,有自跋。
十三日,汪康年卒于天津。
二十五日(11月15日),独立各省都督代表在沪会议,推武昌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
二十六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重新组阁。
二十七日,周实(1885—1911)被害。
易顺鼎(1858—1920)五十四岁,以革命军宣布广州独立,避至上海。
况周颐由大通至上海。
周作人返国。
二十八日(11月18日),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首次会议。
苏沪有女子北伐队组织。
劳乃宣简授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十一日(1911年12月1日)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
十七日,江宁布政使樊增祥(1846—1931)遁。
清廷旋命李瑞清(1867—1920)署理江宁布政使,寻奉命真除。
四日冬至(12月23日),南社在上海举行临时雅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