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甫在成都,有诗《丹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

输入历史事件:

杜甫在成都,有诗《丹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

公元764年 本年
杜甫成都,有诗《丹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绝句二首》《绝句六首》《绝句四首》《忆昔》及文《东西两川说》

【丹青引】《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一一:“起语激昂慷慨,少有及此。首尾悲壮动荡,皆有名言。”《杜臆》卷六:“余谓此皆曹霸以自状,与渊明之记桃源相似,读公《莫相疑行》而知余言之不妄。”《杜诗集评》卷六引李因笃云:“仿之太史公,此篇如《信陵君传》,自堪压卷。其叠呼‘先帝’,忠爱缠绵,与《画马引》同。”《杜诗说》卷三:“诸题画诗,皆七言古神境。此首尤宛转跌宕。”《杜诗提要》卷六:“发端十四字,已将官职、家世、门第、削籍一笔写尽,而将军一生盛衰俱见。……将人世荣枯之遇,与时俗炎凉之态,两边对照,如灯取影,笔笔活现。”《唐宋诗举要》卷二引张甄陶评:“此太史公列传也。多少事实,多少议论,多少顿挫,俱在尺幅中。章法跌宕纵横,如神龙在霄,变化不可方物。”唐宋诗醇卷一一:“起笔老横。开元之中以下,叙昔日之遇,正为末段反照丹青之妙,见赠言之义明矣。通篇淋漓顿挫,节奏之妙,于斯为极。”又引沈德潜曰:“画人画马,宾主相形,纵横跌荡。此种篇法,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有化工而无人力,莫能赞叹其妙。”【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唐诗解》卷一五:“观一图而慨及国运,子美之诗,岂雕虫小技云尔?”《杜诗解》卷三:“通篇起承转接,亦有‘十日霹雳’之意。必具如此笔态,方可受此题,作此文。”唐宋诗醇卷一一:“苍莽历落中法律深细。前从照夜白叙入,即伏末段感慨。中间错综九马,文势跌宕,可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矣。七古至于老杜,浩浩落落,独往独来,神龙在霄,连蜷变化,不可方物。天马行空,脱去羁勒,足以横睨一世,独有千古。”杜诗详注卷一三引陆时雍曰:“咏画者多咏真,咏真易而咏画难。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此诗亦可称画笔矣。‘可怜九马’二句,妙得神趣。”又引胡夏客曰:“此歌先言其宠遇,篇中则追述巡幸,俯仰感慨,照应有情,而沉著可味。”又引张缙曰:“杜诗咏一物,必及时事,故能淋漓顿挫。今人不过就事填写,宜其兴致索然耳。”【东西两川说】杜诗详注卷二五:“读晁董诸策,气味醇厚,而言词剀切,此文无段落结构,而兼有拙涩之语,特一时率笔成篇耳,不及汉人远矣。”《读书堂杜工部文集注解》卷一:“公意在诸羌分党各属,而统以汉将,其末归于散兼并,择委任,可谓驭边之长策。文之纡古,似断似续,欲力追西京也。”


洪昇序曹寅《太平乐事》杂剧。
凡渔樵耕牧、嬉游士女、货郎村伎、花担秧歌,皆摩肩接踵,外及远方部落,雕题黑齿,卉服长髟侏兜离,罔不罗列院本。
圣祖西巡,李颐以所著《四书反身录》、《二曲集》奏进。
刘廷玑自江西学使任离职。
汪士錦扈驾西安,闻父卒,奔丧至岷州。
王源以李蟻介,从颜元学。
因王源之劝,李埭尽弃此前学欧、曾之作。
孙凤仪招伶人于吴山演《长生殿》,恰遇洪昇。
张笃庆馆於陵李侗庵家课其子。
陈廷敬授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陈殡授刑部主事。
孙元衡选台湾府同知。
张榕端《河上草》乃康熙庚辰至本年所作诗。
顾嗣立拟定《吴下旧闻》一书。
高孝本有《大鄣集》。
查慎行《随辇集》为五月杪至十二月诗。
刘中柱《又来馆诗集》六卷编年起康熙戊寅至本年。
蒲松龄有《袁太君苦节诗》、《题玉斧立雪诗思图》等诗。
吴震方序吴陈琬《旷园杂志》。
洪昇为吕熊批《女仙外史》在本年前后。
洪昇《四婵娟》杂剧成书。
蒋拢、翁介眉编《清诗初集》十二卷,马道畊编《二集》分编无卷数,常州马氏刊行。
张潮编《虞初新志》(二十卷本)尚在刊刻中,其刻竣成书至早当在明年。
洪昇《长生殿》下卷付刻。
宋弼(1703-1768)生。
许朝(1703一?)生。
李本宣(1703—1782后)生。
程穆衡(1703一1793)生。
徐嘉炎卒,年七十三。
陶季卒,年八十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