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甫由秦州取道凤州两当县赴成卅,有诗,《发秦州》、《赤谷》、《铁堂峡》、《法镜寺

输入历史事件:

杜甫由秦州取道凤州两当县赴成卅,有诗,《发秦州》、《赤谷》、《铁堂峡》、《法镜寺

公元759年 十月
杜甫秦州取道凤州两当县赴成卅,有诗,《发秦州》《赤谷》《铁堂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十一月,寓居成州同谷县,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十二月,离同谷赴蜀,沿途有诗《木皮岭》《飞仙阁》《玉盘》《龙门阁》《石柜阁》《桔柏渡》《白沙渡》《水会渡》《剑门渡》《鹿头山》《成都府》《酬高使君相赠》等。【发秦州《读书堂杜诗注解》卷六:“发秦州三十二首,因心触景,处处换笔,极真极大。后人为成见所拘,望其藩篱而不得也。”竹庄诗话卷五引《少陵诗纵目》云:“纪行诗《发秦州》《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府,合二十四首,皆以纪行为先后,无复差舛,昔韩子苍常论此诗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学者宜常讽诵之。”《杜诗集解》卷二引吴农祥评:“纪行诸诗,刻画精细,妙在不袭陈言,自写怀抱。诸纪行诗有首有尾,《发秦州》首也,《成都府》尾也,中间亦可作一串读。”唐元《杜诗捃》(四库本)卷一:“秦州同谷纪行诸诗,妙有剪裁,句意俱练,色浓响切,无浮声,无冗语,殊胜夔州以后。晦翁论甚当。”《杜诗提要》卷三:“自发秦州成都诗,心雄骨峭,格险韵高,疏莽雄质,写气范形,无不曲尽其妙。”《读杜心解》卷一:“的是发端,玩此诗纯从未发前落笔,明所以去此就彼之故。却用逆局,使文格不平直。”【青阳峡】杜诗详注卷八引江盈科《雪涛诗评》曰:“少陵秦州以后诗,突兀宏肆,迥异昔作。非有意换格,蜀中山水,自是挺特奇崛,独能象景传神,使人读之,山川历落,居然在眼。所谓春蚕结茧,随物肖形,乃为真诗人、真手笔也。”【凤凰台】《读杜心解》卷一:“是诗想入非非。要只是凤凰本地风光,亦只是杜老平生血性力不惜此身颠沛,但期国运中兴。刳心沥血,兴会淋漓,为十二诗意外之结局。”《杜臆》卷三:“公因凤凰之名,无中生有,虽凤雏无之,而所抒写者实心血也。”《杜诗提要》卷三:“此公想望中兴,托兴西伯,不惜自剖心血,效死以图王业,特借凤凰铺张以扬圣瑞。乃极无聊之时,悬空揣度,思见中兴盛事耳。其蕴蓄深厚,最得比体之妙。此等胸襟,此等笔力,足使鬼惊神泣。”杜诗详注卷八:“解杜者,诗中本无寓言,而必欲傅会时事,失于穿凿;诗中本有寓意,而必欲抹杀微词,谓之矫枉。泽州陈冡宰谓皆好胜之过,良是。此章托讽显然,盖借景以寓意,于卢注独有取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卷八四:“杜陵此歌,豪宕奇崛,诗流少及者。顾其卒章叹老嗟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诗薮》内编卷三:“杜《七歌》亦仿张衡《四愁》。然《七歌》奇崛雄深。《四愁》和平婉丽。汉唐短歌,名为绝唱,所谓异曲同工。”《杜臆》卷三:“《七歌》创作,原不仿离骚而哀实过之。读离骚未必坠泪,而读此不能终篇,则节短而声促也。七首脉理相通,音节俱协,要摘选不得。”杜诗详注卷八引陆时雍曰:“《同谷七歌》,稍近骚意,第出语粗放,其粗放处,正是自得也。”引董益曰:“李廌《师友记闻》谓太白《远别离》《蜀道难》与子美《寓居》《同谷七歌》,风骚极致,不在屈、宋之下。愚谓一歌结句‘悲风为我从天来’、七歌云‘仰视皇天白日速’,其声慨然,其气浩然,殆又非宋玉、太白辈所及。”引申涵光曰:“《同谷七歌》,顿挫淋漓,有一唱三叹之致,从《胡笳十八拍》《四愁诗》得来,是集中得意之作。”【飞仙阁】杜诗详注卷九:“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览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抉奥,峭刻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水会渡】杜诗详注卷九引周明辅曰:“少陵入蜀纪行诸作,雄奇崛壮,盖其辛苦中得之益工耳。”【鹿头山】杜诗详注卷九引李长祥曰:“自秦州至此,山川之奇险已尽,诗之奇险亦尽,乃发为和平之音,使读者至此,别一世界。情移于境,不可强也。”【成都府】《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盛五七古”周珽云:“少陵入蜀诸篇,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破绳格以活其肢,首首搞幽撷奧,出鬼入神,诗运之变,至此极盛矣。”《杜诗集评》卷二引李因笃评:“万里行役,其中山川之夷险,岁月之暄凉,交游之违合,靡不曲尽,真诗史也。”《杜诗镜诠》卷七:“大处极大,细处极细,远处极远,近处极近,奥处极奥,易处极易,兼之化之,而不足以知之。”又引蒋弱六评:“少陵入蜀诗,与柳州柳子厚诸记,剔险搜奇,幽深峭刻,自是千古天生位置配合,成此奇地奇文,令读者应接不暇。”


言偃生年,《史记》谓少孔子四十五岁,《孔子家语》以为少三十五岁。
季氏家臣阳虎夺权,盟季孙斯于稷门之内,且大诅。
季孙斯与孔子论坟羊。
[按,《鲁语》此条未系年,《史记》系于此年,姑从其说]坟羊,《淮南子·汜论训》称:“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
孔子五十岁,与弟子论《易》。
孔子弟子曾参、颜辛约生于此年。
二月,鲁伐郑过卫,阳虎以陪臣执国命,强命孟懿子不借道于卫。
夏,季孙斯如晋献郑俘,晋人享之。
楚大夫观射父引《尚书·吕刑》,为楚昭王论“绝地天通”。
秋,鲁阳虎盟定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毫社,诅于五父之衢。
孔子弟子颛孙师约生于此年。
冬,阳虎叛,孔子论鲁政之衰。
同篇又载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公山不狃召孔子,孔子欲往仕,因子路反对而未成行。
钱穆征引诸家之说,以为此时弗扰未叛,且揭示当时孔子之心理云:“弗扰即不狃,谓其以费畔,乃指其存心叛季氏。
春,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阳虎奔齐,孔子于是年始仕,任鲁中都宰,卓有政绩。
孔子弟子冉鲁、曹卹、伯虔、颜高、叔仲会约生于此年。
孔子与弟子子张、子贡、子游等论周礼。
《礼记·仲尼燕居》约成篇于此年或稍后。
孔子任鲁小司空,又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相鲁侯。
晏婴约卒于此年。
孔子为鲁大司寇,鲁国大治,国人诵之。
孔子弟子公孙龙约生于此年。
春,季桓子受齐女乐,与鲁定公殆于政事。
卫人端木赐从孔子游,孔子与之论《易》,诵之,言《损》《益》之道,以戒门弟子。
卫灵公礼遇孔子,既而信谗而疑之。
十月,仲尼去卫适陈,困于匡,复返卫。
夫差伐越,勾践起师迎战,文种谏越王约辞以行成于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