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长卿贬南巴尉,由苏州赴洪州,暂居余干。

输入历史事件:

刘长卿贬南巴尉,由苏州赴洪州,暂居余干。

公元759年 春
刘长卿南巴尉,由苏州洪州,暂居余干

有诗《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送裴郎中贬吉州》《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重送裴郎中吉州《唐诗镜》卷二九:“语最小样。”敖英《唐诗绝句类选》(明三色套印本):“唐人屡用‘孤舟’,盖加‘一’字,益觉凄楚。宋人病其为复,非知诗者。”《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七绝上”蒋一葵曰:“两‘自’字有情无情之别,最佳。”屠隆曰:“潇洒不群。”《大历诗略》:“只如说话,始见真情。”【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三方回评:“长卿诗谓之‘五言长城’,世称刘随州,然不及老杜处,以时有偏枯。”冯班评:“器局思路,事事不如老杜,时代使然。止曰‘偏枯’,非知诗者。”又云:“忠厚之至。”围炉诗话卷二:“刘长卿《登干越亭》诗,前段尚宽和,至‘得罪’三联,忽出哀苦之词,遂觉通篇尽是哀苦。唐人诗法如是,失操纵法。”围炉诗话卷一:“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又卷二:“刘长卿《登干越亭》诗,前段尚宽和,至‘得罪’三联,忽出哀苦之词,遂觉通篇尽是哀苦。唐人诗法如是,若通篇哀苦,失操纵法。”《大历诗略》:“十韵中声泪俱下。文房诗之深悲极怨,无愈于此者,真绝唱也。”【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唐诗归》卷二五钟惺评:“文房五言妙手,朴中带峭,便开中、晚诸路。至排律,深老博大,其气骨则渐向上去矣。”《唐诗合解笺注》卷一二:“文房谪宦南巴,将投瘴烟之地,道由湘、沅,而回忆霅溪,离思难禁,今日辞此书房,从此泛舟而去,倘闻江浦猿声,谁能堪之?不令我断肠悲痛哉。沅、湘二水,在洞庭之南。前解羡书堂幽意,中遂历言之,后解乃留别书堂而题此作。”《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五言排律”周珽曰:“通篇美李之政治清逸,官舍幽致。末四句叙己投荒远别,不堪凄楚,见‘留题’之意。联法词气,字字工妙,语语秀郎。”


吴澄《李宗明诗跋》:予在乡与丰城诸诗人游,宪使陈公远矣。
袁桷《李景山鸠巢编后序》:桷过永嘉张宗鲁书塾,庋河间李景山氏手校朱子《诗传》谨视之,旁行侧注,朱墨定窜精善,心慕焉。
袁桷《曹邦衡教授诗文序》:大江以南,地为荆扬,郡不过百十,其言语、风俗、起居、饮食之异,邈不相近。
欧阳玄《李宏谟诗序》:宋讫科举废,士多学诗,而前五十年所传士大夫诗,多未脱时文故习。
欧阳玄《萧同可诗序》:诗自汉魏以下,莫盛于唐宋。
欧阳玄《罗舜美诗序》:江西诗在宋东都时,宗黄太史,号江西诗派,然不皆江西人也。
欧阳玄《梅南诗序》:诗得于性情者为上,得之于学问者次之;不期工者为工,求工而得工者次之。
刘诜《与揭曼硕学士》:古今文章,甚不一矣。
《研北杂志》卷下:虞伯生学士评诗,谓杨仲弘如百战健儿,范德机似唐临晋帖,揭曼硕似三日新妇,而自谓汉法吏师。
傅若金《赠魏仲章论诗序》:独尝远游,于先辈之以文章名天下而及见之者,邹人范先生、蜀郡虞公、浚仪马中丞,其机轴不同,要皆杰然不可及者也。
陈基《程礼部文集序》:文岂易言哉?国家混一百年,能言之士,莫不各以其所长,驰骋上下,以鸣太平之休风。
《南村辍耕录》卷四:虞伯生先生集、杨仲弘先生载同在京日,杨先生每言伯生不能作诗。
王袆《练伯上诗序》:大江之西,近时言诗者三家,曰文白范公德机、文靖虞公伯生、文安揭公曼硕。
王礼《跋张文忠公帖》:某尝求我朝科目得人之盛,无如延祐首榜,圣继神传,累朝参错。
贝琼《陇上白云诗稿序》:余在钱唐时,与二三子录中州诗总若干首成编,题曰《乾坤清气》。
刘崧《鸣盛集序》:至开元、天宝间,有若李白、杜甫、常建、储光羲、孟浩然、王维、李颀、岑参、高适、薛据、崔颢诸君子,各鸣其所长。
章懋《枫山语录》:蒙古氏之有天下也,治率不师古,礼乐刑政,无足称述。
罗洪先《静思集序》:元鄙儒术,七八十年间,科举诏不岁下,山林之士无他慕,因各肆力于文学,于是多为古辞诗歌以道己志。
《诗薮》外编卷六:元五言古,率祖唐人。
《诗薮》外编卷六:元人力矫宋弊,故五言律多草草无复深造。
《诗薮》外编卷六:宋元排律少大篇,独高子勉《上黄太史三十韵》、傅与砺《寿陈都事四十韵》,风骨苍然,多得老杜句格。
《诗薮》外编卷六:元人先达者,无如元好问、赵子昂。
《静居绪言》:虞、杨、范、揭,足媕群雅而截众流。
《历代诗话》卷六十六:吴旦生曰:元诗以虞待制(伯生,讳集)、杨编修(仲弘,讳载)、范应奉(德机,讳梈)、揭应奉(曼硕,讳傒斯)为称首,谓之四大家,唯赵承旨(松雪,讳孟頫)得颉颃其间。
《龙性堂诗话续集》:虞、范、杨、揭,元号四大家。
《石洲诗话》卷五:至治、天历之间,馆阁诸公如虞伯生、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每多唱和,如《代祀西岳》、《上京杂咏》之类。
《石洲诗话》卷五:虞伯生尝谓揭曼硕诗如“三日新妇”,己诗如“汉庭老吏”。
《石洲诗话》卷五:当时之论,以虞、杨、范、揭齐名,或者又以子昂入之,称虞、杨、赵、范、揭。
《石洲诗话》卷五:仲宏(弘)觉有盛气,故有“百战健儿”之称;德机纯就格调,故有“唐临晋帖”之目。
《艺概》卷四:虞伯生、萨天锡两家词,皆兼擅苏、秦之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