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七日,中宗君臣登清晖阁遇雪,李峤等并应制赋诗以纪其胜,沈佺期等又作《回波词》。

输入历史事件:

七日,中宗君臣登清晖阁遇雪,李峤等并应制赋诗以纪其胜,沈佺期等又作《回波词》。

公元709年 正月
七日,中宗君臣登清晖阁遇雪,李峤等并应制赋诗以纪其胜,沈佺期等又作《回波词》

唐诗纪事卷九:“三年人日,清晖阁登高遇雪,宗楚客诗云‘蓬莱雪作山’是也,因赐金彩人胜。李峤等七言诗。是日甚欢,上令学士递起屡舞,至沈佺期《回波》,有齿录牙绯之语。”本事诗:“沈佺期以罪谪,遇恩,复官秩,朱绂未复。尝内宴,群臣皆歌《回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佺期词曰:‘回波尔似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中宗即以绯鱼赐之。崔日用御史中丞,赐紫。是时佩鱼须有特恩,亦因内宴,中宗命群臣撰词,日用曰:‘台中鼠子直须谙,信足跳梁上壁龛。倚翻灯脂污张五,还来啮带报韩三。莫浪语,直王相大家必若赐金龟,卖却猫儿相赏。’中宗亦以绯鱼赐之。”又:“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谈崇奉释氏。妻悍妒,谈畏之如严君。……时韦庶人颇袭武氏之风轨,中宗渐畏之。内宴唱《回波词》,有优人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韦后意色自得,以束帛赐之。”新唐书崔日用传:“宴内殿,酒酣,起为《回波舞》,求学士,即诏兼文馆学士。”唐诗纪事卷一〇:“上宴日,日用起舞,自歌云:‘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其日以日用兼文馆学士,制曰:‘日用书穷万卷,学富三冬。’日用舞蹈拜谢。”《通鉴》卷二〇九:景龙三年二月,“上又尝宴侍臣,使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语,或自求荣禄,谏议大夫李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卮,微臣旨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上不悦。萧至忠曰:‘此真谏官也。’”云“又尝宴侍臣”,盖追述之词,非谓此事在本年二月也,当亦本月七日事。按李峤、宗楚客、刘宪李父赵彦昭、苏颋并有五律《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刘宪宋之问沈佺期、萧至忠、李峤赵彦昭又各有七绝《人日玩雪应制》,均当作于本日,又上引沈佺期、某优人、李景伯、崔日用《回波词》崔日用《乞金鱼词》,亦当本日所作。


《旧唐书•崔沆传》谓本年知贡举为礼部侍郎崔沆。
郑谷与春试而未第,有《乾符丙申岁奉试春涨曲江池》诗(见《全唐诗》卷六七五)。
罗隐作《与招讨宋将军书》责招讨将军宋威“横摧士伍,鞭挞馈运”,故使王仙芝等陷睢阳,胁大梁。
杜荀鹤在京应试落第,有《长安春感》。
胡曾(约839—?)在西川高骈幕为从事,有《草檄答南蛮有咏》等诗文。
罗隐游江州,有行旅诗,及献江州刺史陈辇诗。
《九江早秋》、《江州望庐山》、《宿彭蠡馆》等诗(见《罗隐集•甲乙集》卷二、卷五、卷七)。
郑谷南下游至湘桂一带,作《远游》诗。
苏鹗《杜阳杂编》三卷成,并撰序。
郑谷游湘南,作《中秋》诗。
黄滔在长安,作《刑部郑郎中启》二篇,向刑部郎中郑诚行卷乞援,并代郑诚撰写多篇启文。
李频在建州刺史任,贯休作《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寄之。
罗隐约作《寄陆龟蒙》,于龟蒙之人品文品颇为推重(见《罗隐集•甲乙集》卷五)。
埃里,浮名点污君。
王仙芝攻掠河南十五州,本月攻占汝州,执刺史王铎。
李频(?—876)卒于建州刺史任,后葬于永乐州,百姓立庙梨山以祠之。
公乘亿为罗让撰神道碑文。
约本年冬,林宽在长安,作《陪郑诫郎中假日省中寓直》诗。
六〇六)时林宽诗多有写长安景物者,未知作年,姑述于此。
薛能在感化节度使任,时王仙芝率军攻申、光、庐、寿、舒、通等州,淮南节度使刘邺奏求增兵,朝中令薛能选精兵数千助之。
本年或之前数年,张嫔曾游边塞,多有边塞之作。
陆肱在虔州刺史任,时辟许棠为从事,与郑谷、崔橹、张嫔等人均有诗谊。
赵光远、孙棨等人本年前后与豪贵子弟恣游长安北里。
夸婿好声名。
约本年前后,罗隐有《题方干诗》,盛赞方干之作。
郑棨约本年前后为吏部员外郎,于公事之暇,搜求遗闻逸事,撰成《开天传信记》一书。
卢文纪(876—951)生。
李节本年由户部郎中迁驾部郎中。
中年间进士及第。
沈光本年辟福建观察使韦岫幕从事,署监察御史或殿中侍御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