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而这样的佛学思想作用于谢灵运的诗歌写作,会对谢氏产生深刻的影响,谢氏所谓“理来情

输入历史事件:

而这样的佛学思想作用于谢灵运的诗歌写作,会对谢氏产生深刻的影响,谢氏所谓“理来情

公元423年 本年
而这样的佛学思想作用于谢灵运的诗歌写作,会对谢氏产生深刻的影响,谢氏所谓“理来情无存”[18],《山居赋》说“选自然之神丽”,按其《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说“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可知其所谓“理”具有佛理的内涵,而这样的“理”以遣荡世俗之情为指归。

佛学又使他领会到,佛教原来并非仅仅依靠抽象义理来作宣讲,它可以借助自然众趣,令人有更形象更深刻的悟入。如释慧远《大智论抄序》说:“其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故叙夫体统,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联系谢灵运《辩宗论》所谓“并业心神道,求解言外”,涉及意与文、理与辞关系问题,就般若学而言,最忌讳直露地宣讲。这显然与诗歌的意境理论相通,移植于诗歌创作,即为诗歌禅趣之萌芽。


查慎行《苏诗补注》五十卷成书。
初八日,万斯同卒,年六十五。
吕履恒序吕谦恒《青要集》。
金德嘉自序《渔唱集》。
立秋日,钮诱自序《觚剩》续编。
戴名世、方苞、伍涵芬等在南京聚会。
赵执信至常熟参加翁叔元葬礼。
王廷谟序洪昇《长生殿》。
十五日,金姓(1702—1782)生。
十八日,姚范(1702—1771)生。
十九日,沈廷芳(1702—1772)生。
十九日,蒲松龄自济南归,十月初七日抵家。
乡试。
郑廉跋刘青霞《慎独轩文集》。
初十日,岳莲访王士禛。
十九日,秦蕙田(1702一1764)生。
圣祖召见查慎行,命入直南书房。
初四日,王钺卒,年八十一。
嘉定张大受得王武所绘《折枝红豆图》。
戴名世自江宁归居南山。
孔尚任赴德州访田雯不遇。
罗天尺应府试。
叶燮裹三月粮游会稽、五泄,穷其胜,得疾归。
尤珍、嘉定张大受等赞赏沈德潜诗作,沈益思致力于诗。
仝轨以诗寄王士禛,为士禛所赏。
朱彝尊为洪昇传奇题诗。
朱彝尊客苏州,与嘉定张大受等同观剧。
王士禛在京遥寄《古懼录》与蒲松龄,蒲作诗致谢。
何焯以李光地之荐,入直南书房。
魏麐征任邵武知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