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关于谢氏的佛学修养,慧远和宗炳是重要的参照[14],释慧远《阿毗昙心序》说:“……其

输入历史事件:

关于谢氏的佛学修养,慧远和宗炳是重要的参照[14],释慧远《阿毗昙心序》说:“……其

公元423年 本年
关于谢氏的佛学修养,慧远宗炳是重要的参照[14],释慧远《阿毗昙心序》说:“……其颂声也,拟象天乐,若云籥自发,仪形群品,触物有寄。

若乃一吟一咏,状鸟步兽行也;一弄一引,类乎物情也。情与类迁,则声随九变而成歌;气与数合,则音协律吕而俱作。拊之金石,则百兽率舞。奏之管弦,则人神同感。斯乃穷音声之妙会,极自然之众趣,不可胜言者矣。”[15]这里讲“颂声”,盖指佛教音乐,指其听觉效果,“极自然之众趣”,令听者联想到自然的各种意趣,而至于“类乎物情”和“情与类迁”,则将叙述或演奏者主体的主观情感搁置起来,以表现所拟客观对象之情感。据说是慧远所撰《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绿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欢,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遂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其诗曰:“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神仙同物化,未若两俱冥。”此节文字中,所谓“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遂笃其情耶”?还有“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尤其值得玩味,这道出了在佛教观照之下,如何欣赏山水之美的态度。此间“理”与“情”两个范畴的关系,完全出自佛学的思想[16],此理属于佛理,而“应不以情”之“情”则指停滞在主观俗情的阶段,山水诗的写作,应该是佛理的感发,以达成自然“神丽”之再现,慧远之“其为神丽,亦已备矣”,即谢氏“选自然之神丽”之所本。故而作者起兴,则必须虚静其心,使得一切的俗世概念和意识彻底清除,由此而呈现的心灵与诗境才能直抵“灵性真奥”,亦才能“会性通神”。非将道教的神仙说和道家的物化说净化之后,方能办到。而在此前提之下,所感悟之“情”,则属于“理感”之“幽情”,其境界与“俗情”绝不可同日而语,玄言诗因此而被改造,对于山水诗的写作,在创作论上,慧远这番议论可谓有发轫之功。


鉴长编》等均作炯,《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六、《翰苑群书》卷一〇《学士年表》及《宋史》卷四七九本传又作迥。
《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野人闲话》:“唐沙门贯休……王氏建国时,来居蜀中龙华之精舍,因纵笔,用水墨画罗汉一十六身,并一佛二大士,巨石萦云,枯松带蔓,其诸古貌,与他人画不同。
郢王朱友珪即帝位,荒淫无道,内外愤怒。
李存勖本年三十二岁,仍为晋王。
和凝十七岁,少聪敏好学,神采秀发。
可止五十四岁,仍居幽州。
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
王易简、程大雅等十五人登进士第。
王易简,《宋史》本传:“易简字国宝,京兆万年人。
程大雅,陈补:“《浯田程氏宗谱》卷二载七十三世:‘大雅字审己。
知贡举者礼部侍郎萧顷。
皮光邺,《吴越备史》:“光邺字文通,世为襄阳人。
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攻吴越于临安县,四月,大败于千秋岭,李涛被俘。
吴越王钱镠遣将攻吴于常州,大败于无锡。
李咸用仍居庐山。
皮光邺三十七岁。
韩偓七十二岁,仍居泉州南安县。
丙子,蜀主授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频与议政事。
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
毛文锡仕前蜀为翰林学士承旨。
蒋贻恭于本年前后入蜀。
伊用昌,唐末五代诗人。
暂停贡举。
梁末帝爱赵光逢之才,起光逢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冯道三十三岁:本年或去年入太原,张承业辟为巡官。
沈彬约五十二岁,本年前后自湖湘返江西高安乡里,出入玉染、阎皂二山。
韩偓七十三岁,仍居泉州南安县,妻裴氏卒,有文祭之。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二《跋韩致光帖》:“致光自癸亥去国,至甲戌悼亡,十有二年,流落久矣,而乃心唐室,终始不衰。
蜀主命太子判六军,开崇勋府,置僚属,后更名天策府。
卢延让任工部侍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