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预所作《集解序》,可见史所言者未详。

输入历史事件:

预所作《集解序》,可见史所言者未详。

公元222年 是年
预所作《集解序》,可见史所言者未详。

晋书又称,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惟秘书监挚虞赏之。考嵇含南方草木状,称晋武帝赐杜预蜜香纸万番,写春秋释例《经传集解》,则当时固重其书。史所言者,亦未尽确也。其书自《隋书•经籍志》而后,并著于录,均止十五卷。惟元吴莱《后序》,云四十卷。岂元时所行之本,卷次独分析乎?自明以来,是书久佚。惟《永乐大典》中尚存三十篇,并有唐刘蕡原序,其六篇有释例而无经传,余亦多有脱文。谨随篇掇拾,取孔颖达《正义》及诸书所引《释例》之文补之,校其讹谬,釐为四十七篇,仍分十五卷,以还其旧,吴莱《后序》亦并附焉。案预《集解序》云,《释例》凡四十部。崇文总目云凡五十三例,而孔颖达《正义》则云,《释例》事同则为部,小异则附出,孤经不及例者聚于终篇。四十部次第,从隐即位为首,先有其事则先次之。世族土地,事既非例,故退之终篇之前。是《土地名》起于宋卫遇于垂,《世族谱》起于无骇卒,无骇卒在遇垂之后,故地名在世族前。今是书原目不可考,故因孔氏所述之大旨,推而广之,取其事之见经先后为序。《长历》一篇则次之《土地名》《世族谱》后,以《集解序》述历数在地名、谱第后也。《土地名》篇释例云,据今天下郡国县邑之名、山川道涂之实,爰及四表,皆图而备之。然后以春秋诸国邑盟会地名附列之,名曰古今书。《春秋盟会图别集疏》一卷附之。释例所画图,本依官司空,据泰始之初郡国为正。孙氏初平,江表十四郡皆贡图籍,荆、扬、徐三州皆改从今为正,不复依用司空。则是书应有图,而今已佚。又有附盟会图疏,胪载郡县,皆是元魏隋唐建置地名,非晋初所有。而阳城一条,且记唐武后事,当是预本书已佚,而唐人补辑,又《土地名》所释亦有后人增益之语。今仍录原文,而各加辨证于下方。考预书虽有曲从左氏之失,而用心周密,后人无以复加。其例亦皆参考经文,得其体要。非公、谷二家穿凿月日者比。挚虞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良非虚美。且《永乐大典》所载,犹宋时古本。观妇人内女归宁例一篇末云,凡若干字,经传若干字,释例若干字,当时校雠精当,概可想见。如《长历》载文公四年十有二月壬寅,夫人风氏薨。杜云,十二月庚午朔,无壬寅。近刻注疏本并作十有一月。案十一月庚子朔,三日得壬寅,不可谓无壬寅也。又襄公六年经文本云十有二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后则日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


赵伊(1512一1573)卒。
王锡爵、范应期等任乡试主考。
林章(1553—1599)中举,此后屡试不第。
梅鼎祚乡试落第。
陈文烛为朱曰藩(1501—1561)《山带阁集》作序。
王世懋(1536—1588)起补祠曹,寻迁尚宝丞,与黎民表、李维桢、欧大任、沈思孝等相与征逐诗酒之社。
徐渭赴张元忭招,饮于张家寿芝楼。
王锡爵作《袁文荣公文集序》,论台阁文字宜“华富温密”,以润饰鸿业。
王世贞作《悲七子篇》,不胜物是人非之感。
谢榛复游彰德,赵穆王宾礼甚备。
诸朝士撰文为张居正之父称寿,独汪道昆文深当居正之意。
茅坤作《浙直分署纪事本末》六卷。
盛时泰谒王世贞于小祗园,和元美拟古七十章,三日而毕。
李蛰任南京刑部主事,始聚友讲学。
黄文华辑《鼎镌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刊行。
杨表正《琴谱大全》初刊本问世。
申时行以少詹事兼讲读学士。
孙继皋(1550—1609)等进士及第。
邢侗(1551—1612)除南宫知县。
沈璟会试第三名,延试第二甲第五名赐进士出身。
沈懋学(1539—1582)与张凤翼(1527—1613)、张燕翼(字叔贻)兄弟同登济阴太白楼,狂歌问酒。
冯梦龙(1574一1646)生。
华察(1497—1574)卒。
黄姬水(1509—1574)卒。
魏裳(1519—1574)卒。
钟惺(1574一1625)生。
《穆宗实录》成,王锡爵升侍讲学士。
蒋以忠作《刻震川先生文集序》。
谢榛作《诗家直说自序》。
王世贞由太仆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郧阳,提督军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