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韦昭生(204—273)。

输入历史事件:

韦昭生(204—273)。

公元204年 十二月
韦昭生(204—273)。

按,本传载韦昭凤凰二年(273)下狱,因狱吏上书求免,孙皓诘问,韦昭对曰“……曜年已七十,余数无几,乞赦其一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书业”,“皓不许,遂诛曜”,其见杀时年七十,则知生于此年。韦曜,本名昭,避司马昭讳改,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除西安令,还为尚书郎,迁太子庶子太子孙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太史令;孙休践祚,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迁中书仆射,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曾奉诏“撰《吴书》”,“依刘向故事,校定群书”。以怜孙皓,下狱死。(《吴志•韦曜传》卷六十五)《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毛诗答杂问》七卷,吴侍中韦昭侍中朱育等撰。……《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注。……《孝经解赞》一卷,韦昭撰。……《辩释名》一卷,韦昭撰。”同书卷三十三:“《汉书音义》七卷,韦昭撰。……《吴书》二十五卷,韦昭撰。本五十五卷,梁有,今残缺。……《洞纪》四卷,韦昭撰。记庖牺已来,至汉建安二十七年。……梁有《韦昭官仪职训》一卷,亡。”同书卷三十五:“梁……又有《韦昭集》二卷,录一卷,亡。”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十一收其文五篇。丁福保《全三国诗》卷六收其诗十二首。永瑢等:“国语二十一卷,吴韦昭注。昭字宏嗣,云阳人。官至中书仆射三国志作韦曜,裴松之注谓为司马昭讳也。……《汉志》作二十一篇,其诸家所注,《隋志》虞翻、唐固本皆二十一卷。王肃本二十二卷,贾逵本二十卷,互有增减。盖偶然分并,非有异同。惟昭所注本,《隋志》作二十二卷,《唐志》作二十卷。而此本首尾完具,实二十一卷。诸家所传南北宋版,无不相同。《隋志》误一字,唐志脱一字也。前有昭自序,称兼采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之注。今考所引郑说、虞说寥寥数条,惟贾、唐二家援据驳正为多,序又称凡所发正三百七事。今考注文之中,昭自立义者……不过六十七事,合以所正讹字、衍文、错简,亦不足三百七事之数。其传写有误,以六十为三百欤? 崇文总目作三百十事,又‘七’字转讹也。……此本为衍圣公孔传铎所刊……小小舛讹,亦所不免,然较诸坊本则颇为精善。自郑众解诂以下,诸书并亡,《国语注》存于今者,惟昭为最古。黄震《日钞》尝称其简洁,而先儒旧训亦往往散见其中。……”(《四库提要》卷五十一)


薛福成《庸庵文编》文外编四卷本年刊出。
王树柟撰《天元草》五卷本年刊于成都。
傅增湘从吴汝纶问业。
王采蘋(1827—1893)卒。
龙文彬(1821—1893)卒,年七十三。
雷浚卒,年八十。
程小青生。
杨铨(杏佛,1893—1933)、顾颉刚(1893—1980)、许地山(1893—1941)、丁西林(1893—1974)生。
光绪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894—1911)共18年。
•引 言•。
《清史稿•德宗本纪》: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
《清史稿•选举志二》:自甲午一役,丧师辱国,列强群起,攘夺权利,国势益岌岌。
《清史稿•选举志三》:光绪二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变通科举之奏。
张之洞《劝学篇序》: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
张之洞《学术》诗并注:理乱寻源学术乖,父雠子劫有由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各报存佚表》: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汪洋恣肆,畅所欲言,所谓宗法、家法,无复向者。
胡先骕《评俞恪士觚庵诗存》:清季文人粗分之,约为五类:第一类为泥古不化,反对一切新事业者;第二类为清季所谓“清流”,深知中国如欲立国于大地之上,必不能墨守故常,政法学术,必须有所更张,然仍以颠覆清室为不道、辛亥革命为叛乱,不惜为清室遗老者,如沈乙庵、陈伯严、郑海藏、赵尧生诸先生是也;第三类为有志于维新,对于清室初无仇视之心,亦未必以清室之覆、民国之兴为天维人纪坏灭之巨变,而必以流人遗老终其身者;第四类为奔走革命、誓覆清室者,如章太炎先生是也;第五类则藉名士头衔,猎食名公巨卿间,恬不为耻,反发“诸夏无君出处轻”之谬论,甚或沉湎于声色,乃托词于醇酒妇人,如樊樊山、易实甫之流是也。
陈柱《中国散文史•清维新以后之散文》:清自光绪维新以后,政治学术为之丕变,文人作风亦为之丕变。
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溯自玄黄剖判,人物孳乳,忧患之来,胎于文字。
陈三立《抱润轩文集序》:盖以通伯籍桐城,桐城自方氏、刘氏、姚氏迄于吴先生(汝纶),宗派流演相嬗而名者十数辈,其述作渊源见诸海内鸿彦硕儒推引称说,不可胜原。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诗坛旧头领一员:托塔天王晃盖,王闿运(附严咸、邓辅纶、高心夔、陈兆奎、夏寿田、杨庄)。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方今之世,文有古今之殊;而古文之中,又有魏晋、齐梁与唐宋之分,所谓歧之中又有歧焉。
高旭《漱铁和尚遗诗序》(光绪二十八年作):自近八年中,适当十九世纪之末以至二十世纪之初,其文字界变迁之速率,至于不可思议,而影响恒及于政治界。
樊增祥《天放楼诗集跋》:余年近八十,负虚名于当世垂六十年。
沃丘仲子《当代名人小传•文人》:慨自小说流行,浮博少年胸有说部、报章二者,则奋笔编书,出以问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
杨岘删录续得诗文各一卷。
张裕钊(1823—1894)卒于西安,年七十二。
宏道堂刊刻郑观应撰《盛世危言》五卷本。
《八代文粹》约于是春刻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