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逸作“汉诗”一百二十三篇。

输入历史事件:

王逸作“汉诗”一百二十三篇。

公元120年 是年
王逸作“汉诗”一百二十三篇。

按,《后汉书•文苑列传》卷八十上称王逸“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论者或以“汉诗”为“汉书”之讹,张政烺云“江夏黄氏衡斋《金石识小录》卷下第四十六叶,著录象牙书签一枚,长三公分半,阔二公分半,正反面各刻文三行,行字数无定。今依原式释文如下:‘元初中王公逸为校—书郎著《楚辞章句》—及诔书杂文二十一篇(以上正面)—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子延寿有俊才——作《灵光殿赋》(以上背面)。’……汉书一百二十三篇,盖指东观汉记之别本而言。……《史通•史官建置》:‘……案刘、曹二史,皆当代所撰,能成其事者,盖唯刘珍蔡邕王沈、鱼豢之徒耳。而旧史载其同作,非止一家,如王逸阮籍亦预其列。……’王逸校书郎在安、顺之世,正刘珍等奉诏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之时,参与著作亦固其所。然乃预于其列而非总司其成,以事理论不得辄专作者之名。且其时汉书成篇尚属无几,下逮桓帝元嘉间才得百十有四篇,则当王逸之世绝不能有百二十三篇之数。……惟一时相同之书名繁多,则必藉篇数以示分别……故云‘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者,亦犹云‘又撰东观汉记’而已,非必百二十三篇皆王逸之手作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三种•《王逸集牙签考证》张说不无道理,既然刘知己云王逸亦预修史之列,则王作“汉诗”当为汉书,撰写时间盖与刘珍等同。


吴渊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财赋兼知镇江府。
郑清之辞免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诏仍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诏改明年为嘉熙元年。
方大琮因上疏论济王之冤,为御史所劾,与王逸、刘克庄同日去国。
王伯大奉诏赴阙,迁尚右郎官,寻兼权左司郎官。
张侃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刘子寰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陈耆卿(1180一1236)卒,年五十七。
吴子良《篔窗初集跋》:“为文大要有三: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
文天祥(1236—1283)生。
阎复(1236一l312)生。
魏了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邹应龙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诏以朱熹《通鉴纲目》下国子监,并进经筵。
清明日,赵汝回作《瓜庐诗序》。
魏了翁(1178—1237)卒,年六十。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凡作文章,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柢,自然雄浑有筋骨,精明有气魄,深醇有意味,可以追古作者。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魏华父《墨梅》诗:‘素王本自难淄涅,墨者胡为乱等差。
魏了翁卒后,释居简有《祭魏鹤山》。
李埴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安抚使、知成都府。
二十六日,汪晫(1162—1237)卒,年七十六。
邹应龙为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金亡后,士子多流寓东平,宋子贞周济供给,选其才者荐于行台严实,如刘肃、李昶均被用,实亦收养寒士,四方之士云集。
蒙古用耶律楚材议,始以经义、词赋、论三科试中原士子,中选者列为儒户,得免差役,部分中试者并被选为本籍州县议官。
陈人杰赋词《沁园春》(谁使神州),题曰:“丁酉岁感事。
沈义父以赋领乡荐。
赵以夫为枢密都承旨。
湖州思溪资福禅院开始雕印《大藏经》,至淳祐十二年(1252)完成,共收佛典一千四百五十九部。
袁甫本年在世,生卒年不详。
楼采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