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向作《列女传》,以戒天子。

输入历史事件:

刘向作《列女传》,以戒天子。

公元-16年 六月
刘向列女传,以戒天子

《汉书•刘向传传》卷三十六:“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按,资治通鉴卷三十一系于此时。《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永瑢等:“古列女传七卷、《续列女传》一卷,汉刘向撰。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楚元王之后,以父任为辇郎,历中垒校尉。事迹具汉书本传。《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载向所序六十七篇,注曰:‘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载列女传十五卷,注曰‘刘向撰,曹大家注’。其书屡经传写,至宋代已非复古本。故曾巩《序录》称‘曹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本书然也。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编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是巩校录时已有二本也。又王回《序》曰:‘此书有《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等目,而各颂其义,图其状,总为卒篇。传如太史《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然世所行向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其十二卷无颂,三传同时人,五传其后人,通题曰向撰,题其颂曰向子歆撰,与汉史不合。故崇文总目以陈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予以颂考之,每篇皆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向所奏书,不特自陈婴母为断也。向所序书多散亡,独此幸存,而复为他手所乱,故并录其目,而以颂证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余十二传,其文亦奥雅可喜,故又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又称‘秘阁吕缙叔、集贤校理苏子容、象山令林次中,各言尝见《母仪》《贤明》四传于江南人家。其画为古佩服,而各题其颂像侧’。是回所见一本,所闻一本,所删定又一本也。钱曾《读书敏求记》曰‘此本始于有虞二妃,至赵悼后,号古列女传,周郊妇人至东汉梁嬺等,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颂义》大序列于目录前,小序七篇,散见目录中间。颂见各人传后,而传各有图,卷首标题晋大司马参军顾恺之图画。苏子容尝见江南人家旧本,其画为古佩服,各题其颂像侧者,与此恰相符合,定为古本无疑云云。此本即曾家旧物,题识印记并存。验其版式纸色确为宋椠,诚希觏之珍笈。惟苏颂等所见江南本在王回删定以前,而此本八篇之数与回本合,古列女传《续列女传》之目亦与回本合,即嘉祐八年回所重编之本,曾据以为江南旧本,则稍失之耳。其颂本向所作,曾巩及回所言不误,而晁公武《读书志》乃执《隋志》之文,低其误信颜籀之注。不知《汉志》旧注,凡称师古曰者乃籀注,其不题姓氏者皆班固之自注。以颂图属向乃固说,非籀说也。考颜氏家训,称‘列女传刘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是讹传颂为歆作,始于六朝。修《隋志》时,去之推仅四五十年,袭其误耳,岂可遽以驳汉书乎?《续传》一卷,曾巩以为班超作,其说无证,特以意为之,晁公武竟以为项原作,则舛谬弥甚。《隋志》载项原《列女后传》十卷,非一卷也,必牵引旁文,曲相附会,则《隋志》又有赵母注列女传七卷,高氏列女传八卷,皇甫谧列女传六卷,綦母邃列女传七卷,又有曹植《列女传颂》一卷,谬袭《列女传赞》一卷,将续传亦可牵为赵母等,颂亦可牵为曹植等矣。又岂止刘歆、班超、项原乎? 今前七卷及颂题向名,《续传》一卷则不署撰人,庶几核其实而阙所疑焉。”(《四库提要》卷五十七)


宋征免行钱,亦称免行役钱。
尚书右司郎中、知登州李师中(诚之)来知齐州。
曾巩乘舟离开齐州去襄州任,作诗《离齐州后五首》,到任后作《襄州谢到任表》。
神宗以复熙、河、洮、岷、叠、岩等州,御紫宸殿受群臣贺,解所服玉带赐王安石。
王安国为著作佐郎兼秘阁校理。
高丽、夏并使贡于辽。
苏轼三十八岁,在杭州通判任,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
苏辙于除日作《题旧钟馗并引》。
曾巩作《天常朱君墓志铭》。
黄庭坚在北京。
秦观二十五岁。
李公择知鄂州。
晁补之谒苏轼。
文人交往乐趣多。
王观约于此年前后以将士郎守大理寺丞,知扬州江都县事,作《扬州赋》上之。
郭祥正约于此年前后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
冯山约于此年前后在世。
《青琐高议》的作者刘斧约于此年前后在世。
曾纡(1073—1135)生。
熊本平泸州夷。
宋神宗诏国子监,允许出售《九经》、子、史诸书给高丽。
王安礼为馆阁校勘。
辽要求宋毁撤河东路沿边戍垒,重划蔚、应、朔三州地界。
李常知湖州。
郑侠上所绘《流民图》。
司马光自洛阳上疏,请废新法及停止用兵西北。
王安石上《乞解机务札子》请求罢相,神宗允之。
王雱为右正言、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以疾从王安石之江宁。
晏几道下狱。
宋罢制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