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司马迁三+六岁,奉使西南还,见父司马谈于洛阳,受父修史之遗言。

输入历史事件:

司马迁三+六岁,奉使西南还,见父司马谈于洛阳,受父修史之遗言。

公元-110年 是年
司马三+六岁,奉使西南还,见父司马洛阳,受父修史之遗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卒,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孟云卿(725?一?)生。
张嘉贞出守定州,玄宗君臣赋诗送之,张说为作诗序。
储光羲在洛阳,赋诗五首献吕向,孟浩然和之。
储光羲、崔国辅、綦毋潜等三十一人登严迪榜进士第,考功员外郎严挺之知贡举,试《考功箴》。
王维自济州归,经广武城,有《寒食汜上作》诗。
李白离金陵赴扬州,有诗留别`纪行。
庚申,张说停兼中书令。
书令。
岐王李范卒,张说、袁瓘为作挽歌。
贺知章改任工部侍郎,仍充集贤院学士。
张九龄受张说罢相牵连,由中书舍人迁太常少卿。
玄宗下诏求儒学人才。
张九龄奉敕祭南岳,事毕谒司马承祯,均有诗纪其事。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幽居于南岳,则玄鹤蔽野。
李白离扬州往游越剡,有诗留别。
韦抗、韦抱贞弟兄相继而卒,苏颋为抗撰神道碑,又赋诗伤抱贞。
储光羲在洛阳,赋诗赠别马挺。
李白在扬州,赋诗寄赵蕤。
玄宗幸温汤行宫,赋雨雪诗,张说和之。
时人赋诗议贾昌以斗鸡而获富贵事。
洛阳道。
玄宗幸宁王宅,与张说等探韵赋诗。
玄宗至方秀川,张说赋诗纪行;君臣旋还至洛阳。
赵颐贞赴安西副大都护任,张说等赋诗送之。
刘长卿(726?—790?)生。
包佶(726?—792)生。
中累官至谏议大夫,坐元载党贬岭南。
张说致仕。
王昌龄、常建等十九人登李嶷榜进士第,严挺之知贡举,试《积翠宫甘露颂》、《灞桥赋》。
张九龄赴洪州刺史任,行至当涂,与宣州刺史裴耀卿有诗唱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