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陆贾奉玺、绶使南粤,说赵佗受刘邦南粤王之封。

输入历史事件:

陆贾奉玺、绶使南粤,说赵佗受刘邦南粤王之封。

公元-196年 五月
陆贾奉玺、绶使南粤,说赵佗受刘邦南粤王之封。

《史记•陆贾列传》卷四十三、《汉书•高帝纪》卷一下)陆贾(? — ?),楚人。以客从刘邦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高祖时,使南粤有功,拜太大夫。为刘邦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吕后用事时,以病免。诛诸吕,立文帝,陆贾用力甚多。文帝时,复以太大夫使南粤。以寿终。(《史记•陆贾列传》卷九十七)《汉书•艺文志》卷三十:“《楚汉春秋》九篇,陆贾所记。……《陆贾》二十三篇。……陆贾赋三篇。”《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楚汉春秋》九卷,陆贾撰。,同书卷三十四:“新语二卷,陆贾撰。”司马:“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史记•陆贾列传》卷九十七)班固:“近者陆子优由,新语以兴……及时君之门闱,究先圣之壶奥,婆娑乎术艺之场,休息乎篇籍之囿,以全其质而发其文,用纳乎圣听,列炳于后人,斯非其亚与!”(《汉书•叙传》卷一百上)永瑢等:“新语二卷,旧本题汉陆贾撰。案汉书贾本传称:著新语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儒家’,陆贾二十七篇,盖兼他所论述之,《隋志》则作新语二卷。此本卷数与《隋志》合,篇数与本传合,似为旧本。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不见于史记王充《论衡•本性篇》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己,所以受命则顺,顺谓之道。’今本亦无其文。又《谷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谷梁传》曰,时代尤相抵牾。其殆后人依托,非贾原本欤? 考马总意林所载,皆与今本相符。李善文选注司马《赠山涛》诗,引新语曰:‘楩榟仆则为世用’,于王粲《从军诗》,引新语曰:‘圣人承天威,承天功,与之争功,岂不难哉!’于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引新语曰:‘高台百仞’,于《古诗》第一首,引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于张载《杂诗》第七首,引新语曰:‘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垂名于万世也。’以今本校核,虽文句有详略异同,而大致亦悉相应,似其伪犹在唐前。惟《玉海》称,陆贾新语,今存于世者,《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德》《怀虑》才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于宋本,为不可解。或后人因不完之本,补缀五篇以合本传旧目也。近但据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引《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据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者。流传既久,其真其赝,存而不论可矣。所载‘卫公子鱄奔晋’一条,与三《传》皆不合,莫详所本。中多阙文,亦无可校补。所称‘文公种米’、‘曾子驾羊’诸事,刘昼新论马总意林,皆全句引之,知无讹误,然皆不知其何说。又‘据犁嗝报’之语,训诂亦不可通。古书佚亡,今不尽见,阙所不可知也。”(《四库提要》卷九十一)


朱绍颐(1832―1882)生。
张印(女,1832―1872)生。
龙汝言卒,年五十二。
李贻德卒,年五十。
叶继雯卒,年七十六。
二十七日,英、美籍传教士组织马礼逊教育会,在广州创设马公书院。
左宗棠在京成组诗《燕台杂感》。
二十七日,吴熊光卒,年八十四。
方东树赴常州。
那彦成卒,年七十。
十二日,张琦卒,年七十。
会试。
吴荣光于湖广任内设立湘水校经堂课岳麓、城南两书院。
汪喜孙主泾川书院。
公元1833年。
师,学为君子,凌云闻之熟矣。
俞正燮春闱下第。
池生春视学广西。
张穆从程春泽游,为程所激赏。
初九日,潘世恩补授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
二十六日,董文涣(1833—1877)生。
殿试。
管同《因寄轩文集》十六卷、《补遗》一卷刊刻。
姚燮自序《疏影楼词》。
潘曾沂入都侍父世恩。
赵绍祖卒。
初三日,周孝埙卒,年七十一。
二十五日,左辅卒,年八十三岁。
姚莹重刊《东溟文集》、《后湘诗集》成。
祁窩藻始丁母忧。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