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文子》部分内容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

输入历史事件:

《文子》部分内容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

公元-223年 月份不详
文子部分内容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自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作十二卷,与今本相同。今本篇目为:《道原》《精诚》《九守》《符言》《道德》《上德》《微明》《自然》《下德》《上仁》《上义》《上礼》。首次对文子真伪提出怀疑的是柳宗元《辨文子》,但并非主张完全是伪书。其后宋黄震黄氏日抄、清陶方琦《汉孽室文抄》、近人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章太炎《菿汉微言》皆持伪说。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诸子》对今本文子作了详细的辩护。他从荀子越绝书汉书等许多古书中举例,认为这些书曾引用过文子。但因这些书均未明确说明征引文子,究竟是谁袭谁,不好证实。清孙星衍《问字堂集》指出文子的“平王”为楚平王,文子曾师老子,可能游楚。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周氏涉笔》有类似的见解。李学勤《试论八角廊<文子>》以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但文子伪书之说已为众所公认,孙说也未得到多少反映。”(《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1975年,唐兰在《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的附记中这样说:“文子淮南子很多辞句是相同。究竟谁抄谁,旧无定说。今以篇名袭黄帝之言来看,文子当在前……文子中有很多内容为淮南子所无,也应当是先秦古籍之一。”(《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河北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墓出土文子残简后,有人这样下结论:“文子是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籍,它先于淮南子文子虽经后人篡改润益,但不是伪书。”(参李定生、徐惠《文子要诠》,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简整理小组称:“文子是一部有争议的书……周平王与文子非同时人,但文子中‘平王’前并未见有‘周’字,若如前人所说‘平王’应是‘楚平王’,则为同时人,这样文子就不能算是‘依托’之作了。唐柳宗元《文子辨》中称文子为‘驳书’。我们认为它确是‘理道深至,笔力劲练,非周秦间人不能为’,然而今本文子则确是驳杂不纯。”整理小组还从六个方面对此予以说明(《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的整理和意义》《文物》1995年第12期)。李学勤云:“老子苦县人,其学广被于楚,所以近年楚地所出战国至汉初简帛,道家著作特多,是不足为异的。已发现材料,与汉书·艺文志》参照,有《伊尹》《太公》管子《老子》文子庄子等等,虽然多为零篇,也已足够珍奇了。”(《新发现简帛佚籍对学术史的影响》)不能说八角廊竹简的出土,就证明今本文子全书均成在先秦,但至少可以证明文子有部分为先秦古籍。


高允上《北伐颂》。
周颙出为剡令。
桂阳王刘休范以钱物饷丘巨源。
孝文帝下诏,令地方官勤政亲民。
诏以孔子二十八世孙孔乘为崇圣大夫。
献文帝屡引程俊与论《易》《老》之义。
西域三藏吉迦夜及释昙曜在平城译《杂宝藏经》十三卷、《付法藏因缘经》六卷、《方便心经》二卷。
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
江淹《恨赋》《别赋》等作于宋后废帝元徽二年秋以后,元徽四年建平王景素之败前后[1]。
[1]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作者指出江淹集中辞赋作于建安吴兴者甚多。
孝文帝下诏废除灭门、灭房之刑。
高允年八十五,久典史事。
刘芳著《穷通论》以自慰。
谢超宗以“才翰”得萧道成、袁粲嘉许。
刘景素进号镇北将军。
卞彬作童谣以讽四贵。
王智深和刘景素《观法篇》,见赏,辟为西曹书佐。
献文帝为文明太后所鸩,卒。
袁翻(476—528)生。
释昙鸾(476—542)生。
释僧范(476—555)生。
释僧实(476一563)生。
刘宋气数将尽。
褚炫与刘俣、谢朏、江斅并称“四友”。
萧道成引接周颙、丘巨源、江淹等。
张充发誓于而立之年改节,终成学者。
河东裴氏,文史传家。
许懋年十四,入太学。
萧洽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
魏诏群臣定律令,正音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