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崔述《孟子事实录》言:“《孟子》一书为公孙丑、万章所纂述者,近是;谓孟子与之同撰

输入历史事件:

崔述《孟子事实录》言:“《孟子》一书为公孙丑、万章所纂述者,近是;谓孟子与之同撰

公元-302年 月份不详
崔述《孟子事实录》言:“孟子一书为公孙丑、万章所纂述者,近是;谓孟子与之同撰,或孟子所自撰,则非也。

孟子七篇之文往往有可议者。如‘禹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之属,皆于事理未合。果孟子所自著,不应疏略如是,一也。七篇中,称时君皆举其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二也。七篇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三也。细玩此书,盖孟子之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皆不以子称也。”崔述此说,就诸侯称谥、门人称“子”问题所谈看法有理。但崔述有一个前提为错,即以为孟子不会有错,故结论仍有商榷之处。近代蒋伯潜《诸子通考》亦以为:“孟子既卒,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纂述其言,辑为孟子七篇云。”赵岐《孟子题辞》朱熹《朱子大全》、金履详《孟子集注考证》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则认为孟子孟子本人撰写。阎若璩注意到孟子诸侯称谥,故用了一个通达的解释:“七篇为孟子自作,至韩昌黎故乱其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侯王皆加谥焉。”但对此说,至少有三点可说明其不能成立:第一,孔子死后,弟子称师为“子”,墨子也是如此。这在当时已成风尚。诸子之书,多由弟子编纂而成,在记述老师言论时,多尊称为“某子曰”。诸子不会自称“子”。若孟子为其自撰,不会有全书自称“子”之理。孟子孔子十分推崇,论语中无此现象,孟子更不会自称“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索隐》以为“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之说不正确。第二,孟子一书对其所见诸侯,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皆称谥号。若孟子为其自撰,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证,其中如齐宣王、梁襄王之卒晚于孟子,他不会知其谥号。第三,孟子一书记其弟子,如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全书称为“子”,这一点,同论语中有子、曾子全书称为“子”,闵子、冉子有时也称“子”一样。若孟子为其自撰,应不会称其弟子为“子”。


二十六日,魏成宪(1756—1831)生。
卢见曾为辑刻李葂诗三卷,时葂已卒。
初六日,陈士璠卒,年六十七。
乡试。
褦襶道人自序《妆钿铲传》。
二十五日,宋湘(1757—1826)生。
陈兆崙官太常寺卿。
桑调元自序《五岳集》二十卷。
十四日,张问安(1757—1815)生。
王昶以将释服,乃赴卢见曾之招,为其子孙授业。
江浙荒歉,民生艰难。
黎简十岁,能诗文。
王文治随全魁`周煌奉使琉球,诗风一变。
洪亮吉归兴隆里旧宅,从旁舍塾师受《尚书》。
戴震馆于高邮王安国第,公子王念孙从学。
史震林留淮安,馆柳衣园程氏。
韩锡胙与许朝定交,为选定《红桥诗集》。
韩锡胙任德州书院山长。
翟灏官衢州府学教授。
冯廷丞由荫生授光禄寺署正。
蒋士铨假满入京师。
雷鋐自浙致仕归。
张坚访随园。
毕沅作《青琐吟香集》三卷。
查祥作《云在自叙》。
李百川居辽州,续成《绿野仙踪》二十一回。
李海观五十岁,《歧路灯》约前八十回已成。
曹锡宝《古雪斋诗》八卷刊行。
乔光烈《最乐堂文集》六卷刊行。
张四科《晌山词》四卷刊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