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太子宜臼奔放在申,作《小弁》之诗以抒其忧。

输入历史事件:

太子宜臼奔放在申,作《小弁》之诗以抒其忧。

公元-773年 月份不详
太子宜臼奔放在申,作《小弁》之诗以抒其忧。

诗见诗经·小雅》《毛序》云:“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此以为《小弁》太子宜臼之傅所作,汉代以后的学者对于《毛序》的说法颇多疑问。朱熹诗集传云:“《序》以为太子傅述太子之情,以为是诗,不知其何所据也。”姚际恒诗经通论据此驳《毛序》云:“诗可代作,哀怨出于中情,岂可代乎? 况此诗尤哀怨痛切之甚,异于他诗。”此从诗本文出发,所言合情合理。孟子·告子下》云:“《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又云:“《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胡承珙《毛诗后笺》引刘氏《诗益》曰:“孟子‘亲之过大’一语,可断其为幽王太子宜臼之诗。盖太子者,国之根本。国本动摇,则社稷随之而亡,故曰‘亲之过大’。若在寻常放子,则己之被谗见逐,祸止一身,其父之过与(凯风》七子之母不安其室等耳,何得云‘亲之过大’哉?”陈灸《诗毛氏传疏》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认为《小弁》宜臼所作,今从之。既然诗为宜臼所作,其作在幽王世无疑。国语·郑语》史伯云:“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又云:“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陈奂《诗毛氏传疏》据之论太子宜臼事说:“然则太子宜咎奔放在申,幽王将有放杀,其事在九年之中。”据以系《小弁》于幽王九年。


庚寅,高宗幸洛阳。
李义府进为中书令,杜正伦兼度支尚书。
高宗撰《元首》等论,许敬宗等注释之。
许敬宗、李义府希武后旨奏贬韩瑗、来济、褚遂良等,敬宗以功迁侍中。
高宗讲武于许、郑之郊,作《大唐纪功颂》。
改洛阳宫为东都。
阶品并准雍州。
杜正伦尝因夜直,与董思恭论文章之事。
卢照邻奉邓王命出使至益州,有诗作。
苏味道九岁,与李峤并有文名。
李父(657—716)生。
高宗自东都还长安。
卢照邻离蜀赴京,途中有诗作;至京后旋赴襄州,仍任职邓王府。
遣使访吐火罗等国之风俗物产及古今废置,后史官撰成《西域图志》六十卷。
李善上《文选注》六十卷。
许敬宗等撰《文馆词林》一千卷成,上之。
太常丞吕才新定《白雪曲》,又以高宗君臣所赋《白雪诗》为歌词。
杜正伦坐与李义府不协,贬横州刺史,义府贬普州刺史。
“冬十一月乙酉,兼中书令、皇太子宾客兼检校御史大夫、河间郡公李义府左授普州刺史,兼中书令、皇太子宾客、襄阳郡公杜正伦左授横州刺史。
骆宾王参选,为道王府属。
崔禹锡等十七人进士及第。
萧钧(?—658?)卒。
王玄策撰《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王勃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
张鷟(658?—730)生。
五日,许敬宗等撰贞观二十三年以来之《实录》成,高宗以为所记多不实。
高宗亲策试举人,张昌宗、崔行功等五人登上第。
进士试及第二十三人,试《关内父老迎驾表》、《贡士箴》。
吕才撰《隋纪》二十卷成。
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悉以仕唐官位高下为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