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之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输入历史事件:

宋之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公元-783年 月份不详
宋之正考父《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诗经·商颂·那》《序》云:“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国语·鲁语下》闵马父之言略同。《那》见于诗经,是《商颂》的第一篇,以下依次为《烈祖》《玄鸟》《长发》《殷武》共五首。《毛序》正考父《商颂》十二篇,今则仅存五首。郑玄诗谱·商颂谱》释之云:“商德之坏,武王伐纣,乃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封兄微子启为宋公,代武庚为商后。……自后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世至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孔子录诗之时,则得五篇而已,乃列之以备三《颂》。”正考父何时从周太师处得到十二篇《商颂》,史无明文。宋戴公元年当周宣王二十九年,宋戴公十八年周宣王崩。郑玄既言正考父校得《商颂》值周宣王时,必在宣王二十九年至四十六年之间。由于不能确定具体的年代,姑系正考父从周太师处校得《商颂》事于此。至于《商颂》中五首诗的作时,今、古文及近代有不同的说法。史记·宋微子世家》云:“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集解》云:“《韩诗·商颂章句》亦美襄公。”是今文以为《商颂》是宋襄公时正考父所作美襄公之诗,实际是宋诗。古文则认为《商颂》是自商代流传下来的乐歌,见前引《毛序》。自清代以来或主古文,或从今文,聚讼纷纭。至王国维《说商颂》又另立新说,认为《商颂》是宗周中叶宋人所作,后由正考父献之于周太师而被编入诗经之中。但不论事实如何,都不否认诗经中得以保存《商颂》正考父有关。


著录: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宋史•艺文志七》、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
丙子(二十日),诏礼部贡院增天下解额。
二十一日,欧阳修手编知制诰时所制草一百五十余篇,成《外制集》。
庆历三年春,丞相吕夷简病,不能朝。
己卯(二十三日),诏礼部贡院进士所试诗赋、诸科多对经义,并如旧制考较。
己丑(三日),徙知渭州、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王素知华州。
戊申(二十二日),工部尚书、平章事、兼枢密使章得象罢为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陈州。
庚戌(二十四日),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吴育为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中书舍人丁度为工部侍郎、枢密副使。
己未(四日),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张方平,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判史馆修撰余靖,并同刊修《唐书》。
壬戌(七日),资政殿学士、工部尚书、知大名府程琳为资政殿大学士。
甲子(九日),命翰林学士孙抃磨勘诸路提点刑狱课绩。
知制诰余靖前后三使契丹,益习外国语,尝对契丹主为蕃语诗。
癸未(二十八日),诏吏部流内铨自今试初入官选人,其习文辞者试省题诗或赋论一首,习经者试墨义十道并注,合入官。
丁酉(十二日),刑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王素知江州。
庚子(十五日),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兼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曾公亮,宗正丞、崇文院检讨、兼天章阁侍讲赵师民,殿中丞、集贤校理何中立,校书郎宋敏求,大理寺丞、馆阁校勘范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邵必,并为编修《唐书》官。
一日,周尧卿卒,5l岁。
著有:《诗》三十卷(《宋史》本传)、《春秋说》三十卷,(《宋史》本传)、《周尧卿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戌子(五日),知大名府程琳兼河北安抚使。
辛丑(十八日),贬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尹洙为崇信节度副使。
石介卒,41岁。
著有:《唐鉴》五卷(《宋史•艺文志二》)、《周易解义》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先朝政范》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典故类》)、《徂徕集》二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
《徂徕集》二十卷,宋石介撰。
著录:郑樵《通志•艺文略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宋史•艺文志七》、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三、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孙能传等《内阁藏书目录》卷三、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毛良《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金檀《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编》卷四、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清渔洋书库本、清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清康熙四十九年正谊堂本、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清康熙五十六年锡庆堂刊本、清干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清光绪十年尚志堂刊本、清光绪十六年尚志堂重刊本、民国天书观刊本。
天圣以来,穆伯长、尹师鲁、苏子美、欧阳永叔始倡为古文,以变西昆体,学者翕然从之。
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知秦州田况遭父丧,辛酉(八日),诏起复,况固辞。
甲子(十一日),右正言、知制诰杨察为契丹国母生辰使,监察御史包拯为契丹正旦使。
庚午(十七日),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亳州夏竦为宣徽南院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东都部署经略安抚使、判并州。
甲戌(二十一日),降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右正言欧阳修为知制诰、知滁州,太常博士、权发遣户部判官苏安世为殿中丞、监泰州盐税,入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
癸巳(十一日),复校书郎宋敏求为馆阁校勘,王尧臣等上其所缉唐武宗以来至哀帝事为《续唐录》一百卷故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