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长安

输入关键字:

长安

①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唐李白《金陵》诗:“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盖东晋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国都,建康古称金陵,故李白称金陵为长安。②城名。(1)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6公里。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长安县,七年自栎阳徙都于此。惠帝元年(前194)始筑城垣。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故别称斗城。高三丈五尺,周25公里。共设城门十二:城东自北而南为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清明门(又称藉田门)、霸城门(又称青城门),城南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又称杜门、端门)、安门(又称鼎路门)、平门(又称西安门),城西自南而北为章城门(又称光华门)、直城门(又称直门)、雍门(又称西城门),城北自西而东为横门(又称便门)、厨城门(又称朝门)、洛城门(又称高门)。城内分设三宫、九市、八街、九陌、一百六十里巷。其后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及汉末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均以此为陪都。(2)又号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隋开皇二年(582)始筑,三年自长安故城徙都于此,东西9500米,南北8470米,周36公里左右。共设城门十:城南自东而西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城西自南而北为延平门、金光门、开远门,城东自南而北为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城北为光化门。城内北部正中为宫城,宫城之南为皇城,另外有纵街十一、横街十四及东、西二市。唐仍都于此,曾有部分改筑,但大体沿隋之旧。后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亦曾建都于此。五代唐以此为陪都。汉、唐时二城皆系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汉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唐末天祐元年(904)迁都洛阳后,因城中宫殿房屋大半拆毁,后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奠定今西安城基础,今城筑于明代。③周武则天年号(701—704)。凡四年。

长安城变迁图

1.汉城 2.隋唐城 3.明西安城 4.今西安市区


【检索长安 ==>】 古籍全文检索:长安     全站站内检索:长安

拖雷
拖克索
拖沙喇哈番
拍户
拍试
拍竿
拍鼓
顶名
顶替
顶戴
顶耕银
顶天扶朝纲
顶营长官司
顷不比亩善
拆盐铺户
拥队
拥篲
抵选
抵当库
抵当所
抵当免行所
抵制美货运动
拘夷
拘弥
拘收司
势头
势族
势都儿
势力范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