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天人感应

输入关键字:

天人感应

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观点。先秦已产生。以为天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最高主宰,有意志有感情,君临天下,干预人事。人的活动亦能感动天,使之做出反应。自然灾害和祥瑞是天对人表示谴责和褒奖。《左传·僖公五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孟子认为君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中庸》更认为“至诚”之人能够“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西汉董仲舒吸取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理论,将其系统化,成为其封建神学体系的基础。认为皇帝若能虔诚地祭天爱民,实行德政,就能得到天的嘉奖,以河图洛书、凤凰来仪等祥瑞示之。相反,“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即出现雨石、春凋秋荣等灾害,最后改朝换代,变易君主。这种天以灾异、符瑞示人,人以德行感天的观点,是神学目的论之重要内容。


【检索天人感应 ==>】 古籍全文检索:天人感应     全站站内检索:天人感应

李稷
李儇
李毅
李遵
李潮
李澄
李豫
李璟
李璘
李憙
李翰
李默
李穆
李翱
李衡
李澣
李濂
李壁
李璮
李戴
李謩
李邈
李膺
李濬
李藩
李雠
李醯
李霨
李黼
李譔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