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道德

输入关键字:

道德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道家认为万物皆为“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以道为万物的本原,而德为道的作用之具体表现。道与德均以自然无为为特征,故道与德无间。儒家后学吸取“尊道贵德”思想,但作了不同解释。《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以道为社会的五种伦理规范,以德为行道的品质。宋儒对道德的解释亦各异。张载认为:“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的本质(体),道是气的变化过程(用),将道与德统一于物质性的气。朱熹认为:“德之为言也,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四书集注》卷六)认为人心识得天理即为德。参见“”、“”。


【检索道德 ==>】 古籍全文检索:道德     全站站内检索:道德

博易务
博易场
博罗欢
博物志
博学篇
博南山
博南县
博闻师
博狼沙
博浪沙
博陵县
博陵国
博陵郡
博勒克
博野县
博望山
博望县
博士三科
博士仆(僕)射
博士弟子
博士郎中
博士祭酒
博山侯国
博罗塔拉
博学书院
博硕克图
博望烧屯
博士弟子员
博木博果尔
博学宏词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